王青等:一季度货政报告释放哪些信号?

中新经纬5月12日电 题:一季度货政报告释放哪些信号?

作者 王青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冯琳 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

央行10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称《报告》),其中,以下四方面值得关注:

一、当前经济形势判断方面:《报告》强调“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与上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相比,更为积极乐观。这一判断与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一致。这主要是指2024年一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达到5.3%,不仅好于市场普遍预期,而且也高于2023年全年5.2%的实际增速和2024年5.0%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背后是年初以来外需回暖,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持续修复,以及稳增长政策发力带动基建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对房地产行业调整形成有效对冲,稳住了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另外,一季度物价形势也好于2023年四季度,《报告》指出,一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由负转正,预计年内还将继续温和回升,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降幅也将收敛。

不过,《报告》同时指出,经济发展也还存在一些挑战,国内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国际方面,则是“地缘冲突升温、大国博弈加剧背景下,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这意味着尽管一季度经济表现超预期,但宏观政策需要继续保持稳增长取向。

二、货币政策基调方面:《报告》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中指出,“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首先,强调“稳健性”意味着接下来货币政策操作不会大开大合,而是会继续坚持渐进调整节奏。其次,“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则是指货币政策将进一步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加强协调。我们判断,考虑到二季度超长期特别国债有望开闸发行、专项债发行节奏也会明显加快,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供流动性支持,降准的可能性也存在;而着力于促进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接下来包括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在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集中发力,以加大对相关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未来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预计会保持在20%以上的高增长状态。

《报告》强调接下来货币政策要“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将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事实上,这也是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具体要求。三季度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均有可能下调。这将引导两个期限品种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跟进调整,进而带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与此同时,LPR报价下调带动贷款利率下行,也将为2024年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房地产政策方面:《报告》重申对房企融资支持政策,即“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我们判断,下一步各地将以全面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为抓手,着力加大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投放力度。央行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3.76万亿元,结束了此前持续下滑的局面;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末高出0.2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6090亿元。这一数据表明,近期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在扩大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一视同仁满足各类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需求端方面,《报告》提出“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预计,接下来除了各地继续放松限购外,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力点将是通过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较大幅度下调、下调各地首套及二套房贷利率下限等方式,引导居民房贷利率较快下行。这是当前扭转楼市预期,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的关键一招。《报告》披露,3月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为3.69%,较上年同期下降0.45个百分点。不过,考虑到物价水平后,当前实际房贷利率仍然偏高,后续下调空间较大。

《报告》还提及“消化存量房产”。在具体措施方面,可能包括两个政策思路:一是有效利用“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将部分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房。《报告》披露,截至3月末,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余额为20亿元,表明这方面的政策空间尚未充分利用。二是通过全面放松限购,引导居民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激活楼市,这是消化存量房产的主渠道。

四、贷款增速方面:《报告》以“专栏”形式,对一季度新增贷款同比少增、各类贷款余额增速下降作出说明,指出“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并指出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当信贷存量规模比较大时,继续增加信贷投放的边际效果递减”。当贷款投放超过实体经济真实有效的融资需求时,不仅会使得低效企业长期占用信贷资源、难以出清和优胜劣汰,低价恶性竞争拖累经营高效企业,也容易造成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将低成本贷款资金用于购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其他企业,带来企业资金空转套利问题。

我们认为,2023年下半年以来各类贷款余额增速下行,以及由此带动的M2(广义货币)及社融增速下行的势头或还会延续一段时间,短期内再度向上的可能性不大。不过,金融数据下行有底,《报告》重申,“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最后,尽管短期内各项贷款余额增速还有小幅下行趋势,但考虑到在贷款“均衡投放”要求下,一季度新增贷款同比少增1.14万亿元,少增幅度较大,二季度“均衡投放”效应将会反转,新增贷款有望实现同比多增。(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