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马未都最敬佩的人,一生钟情玩乐,最后靠学识回报祖 国
有人曾问过著名收藏家、古董鉴赏家、作家以及编剧马未都这样一句话:“您这一生最敬佩的人是谁?”
马爷想都没想,直接说道:王世襄!
京城自古便是盛产纨绔子弟的地方,即便到了如今亦是如此,比如前些年十分火爆的“京城四少”,即汪小菲、汪雨、王烁、王珂。
但在“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面前,别说是“京城四少”了,就算是以爱玩出名的王思聪,都不及王世襄的千分之一。
晚年的王世襄
王世襄的爱玩程度,可以说远超常人的想象,甚至可以用“奇人”来形容他的所作所为。
那么王世襄究竟干了些什么震撼人心的事情,才能被评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呢?
异常雄厚的家世背景
网上很多人都说,王思聪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投了个好胎,确实背靠王健林这棵大树,即便真的是个“废物”也能被他玩出花来。
但在王世襄面前,王思聪的家世背景简直不值一提。
1914年,王世襄出生在北京一个权贵之家,他的母亲是从欧洲游学归国的画家,还在北京创办了中国画学研究会。
而王世襄的父亲王继曾则更加厉害,他是毕业于上海南洋学堂的高材生,还曾到法国留学深造。
回国后的王继曾,在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手底下担任幕僚,在经过一番打拼后,他曾先后担任民国的外交部政务司司长、国务院秘书长等国家重要职务。
从小在书香门第长大的王世襄,他所接受到的教育可以说是全中国最顶尖的。
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却显得十分的不务正业,甚至可以用荒诞来形容。
就连王世襄自己都自嘲道:“我始终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一千个王思聪,也玩不过半个王世襄
虽然王世襄一早就被父母送到了京城最好的私塾中,但他始终对学习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反而对“玩”十分的上心。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十分喜欢养鸽子,这种外人看来不务正业的事情,王世襄却坚持了一辈子。
直到晚年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多活几年,能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亲手放飞自己养的观赏鸽。
在六七岁的时候,王世襄经常会拿着一根长竹竿在屋顶上跑来跑去,只为训练鸽子的反应能力,被他母亲撞见后,必定少不了一顿训,但他始终乐此不疲。
不过不得不说王世襄养的鸽子是公认的京城一绝,训鸟杆指哪飞哪,极通人性。
过了几年后,他又爱上了斗蟋蟀,在当时如果谁手里能有一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那么走在京城大街上,人们都得叫他一声“爷”。
12岁那年,王世襄觉得市场上卖的蟋蟀不够勇猛,于是胆量惊人的他,竟然在半夜提着灯去城外的乱坟岗抓蟋蟀。
在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后,王世襄的蟋蟀完全可以称为是“常胜将军”,把当时京城公子哥们花大价钱买的蟋蟀杀得“片甲不留”。
相比于鸽子、蟋蟀来说,玩鹰一直被誉为是顶级玩家的标配,如果一个人没有玩过鹰,就说自己是个“玩家”,那么在京城一定会被人耻笑的。
而被誉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大乐趣,但是玩鹰不比其它,需要先熬鹰,也就是比谁不睡觉。
一般来说,人们在熬鹰时都会选择车轮战,但年纪轻轻的王世襄却觉得这样对鹰不公平,于是为了熬鹰,他一连六七夜没有睡觉,最后鹰终于率先服软了。
后来为了能够提前接触外国的先进教育和思想,王世襄被父母送到了京城的美国侨民学校念书。
晚年王世襄与玩家朋友一起玩鹰
当时学校里有很多美国学生,看着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体型的差距,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王世襄每天放学都会带着中国学生练摔跤。
当时有一个练过多年拳击的美国同学,看着意气风发的王世襄便起了妒忌之心,在某一天他拦住了王世襄,说要和他过过招。
三个回合!王世襄仅用了三个回合,便将身高马大的美国人给撂倒了,对方还因此摔断了手臂。
之后的王世襄,在钓鱼、马术、古玩甚至是种地方面都涉猎颇深。
此时有人会问,王世襄不过是兴趣爱好多了一点,怎么就有资格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了呢?
玩出“花”的王世襄
王世襄的玩,和普通人甚至是99%的人都不一样,在他眼里仿佛每件事物都有好玩的地方。
前文提到了王世襄养了一辈子的鸽子,大多数人玩鸽子图的是一个新鲜,但他不同。
当时为了养好一只鸽子,他直接将京城最著名的养鸽专家请到了家中,两人每天同吃同睡,那段时间王世襄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研究怎么把鸽子养好这件事情。
最后他还将自己养鸽子的经验,编成了一本《明代鸽经清宫鸽谱》,这本书可以说集万家之长,加上王世襄本人独到的见解,成为了后世养鸽人必读的一本典著。
至于玩蟋蟀,那些京城阔少们玩的是斗蟋蟀附带的赌博,而王世襄则是真的爱蟋蟀,他由衷的喜欢蟋蟀的“歌声”。
于是为了养好蟋蟀,他不惜跑遍全国各地的图书馆,访问了很多著名的藏书家,这才搜寻到了接近20种的蟋蟀谱。
王世襄在玩蟋蟀的同时,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将这些不同年代的蟋蟀谱,逐句翻译、整理汇总,最终汇编成了一本被誉为“蟋蟀百科全书”的《蟋蟀谱集成》。
他玩葫芦,于是便写出了《读匏器》,在故宫博物院刊发表,使得这项濒临灭绝的传统技艺得以延续。
他爱美食,便无师自通研发了很多令人惊叹的菜品,很难想象只凭借一捆葱,王世襄便能做出一道美味佳肴。
马未都与王世襄,1992年,北京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是王世襄的好友,即便王世襄已经去世多年,马未都还会对他的焖葱念念不忘,称:王爷的焖葱,真是一绝!
然而拥有得天独厚资源的王世襄,这一辈子都只在“玩”吗?
靠“玩”来回馈祖国
王世襄硕士毕业时,恰逢北京沦陷之际,于是在家人的建议下,他选择了南下求职暂避锋芒。
1943年,他在南下途中结识了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当然彼时梁思成的名气还没有那么大,因为两人都是性情中人,刚接触没多久便一见如故。
正是这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情,令王世襄为祖国挽回了一大笔极为重要的财富。
1945年,战败方日军投降后,在梁思成的极力举荐下,王世襄顺利担任了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
简单来说,这份工作就是为国家追回因为战争而流失的古籍、文物等国家重要财产。
而王世襄凭借多年的“玩”,在北上途中追还了大量被敌方掠夺的文物。
据相关数据显示,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为国家追回了7批古籍、文物,甚至有些古籍已经被运到了日本东京,但仍是被他追回了,其中便有十分关键的106箱古籍。
因为诸多原因,这些被追回的古籍难免有所破损,于是王世襄受命担任了故宫博物院的科长及编纂。
如此一来,王世襄便实现了公费“玩”古物的梦想,之后因为一系列的原因,故宫原单位不得不开除了他的公职,好在最后为他平冤昭雪了。
当时有朋友想要给他介绍一份“铁饭碗”的工作,但40多岁的王世襄却拒绝了,而拒绝的理由却十分的清奇。
王世襄称: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
王世襄与夫人
于是摆脱公职“束缚”的王世襄彻底放飞了自我,他在全国各地游山玩水,空闲了就叫上几位至交好友品茶赏物。
或许在当时的人们眼中,“无所事事”的王世襄更像一个晚清的遗老遗少,在平白地消耗生命、挥霍光阴。
但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王世襄,丝毫不在意外人对自己的评价,仿佛在他眼中,全世界就无一物不好玩,万物皆好玩。
可以说古往今来能够“玩”出这种境界,唯有他王世襄一人罢了。
晚年时期的王世襄,因病导致左眼失明,于是便不再外出。
但是他将精心收藏的古琴、铜炉、佛像、家具、匏器等文物精品,绝大多数都无偿上交给了国家,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以不到十分之一的低价象征性地转让给了博物馆收藏。
也正是因为王世襄的无私奉献,才令现在的人们得以在博物馆中,看到那些历朝历代的传奇瑰宝。
王世襄活了95岁,也几乎玩了整整95年,当然这种玩不是所谓的纵情声色,更多的是会享受生活,懂得生活。
京城第一大玩家的称号,王世襄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