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风波 台北电影节之反思

(图/本报系资料照)

一年一度的台北电影节已经找好大陆导演王小帅担任评审团主席,但因为有人在网路匿名爆料,说他与另一名大陆年轻导演胡波的自杀有关,证据就是一张简体字截图显示,身为监制的王小帅曾在私讯上痛批评胡波的作品《大象席地而坐》,并要求片长由4小时减为2小时,而引起网路哗然,连「台北电影节怎么找中国导演当评审?根本是中国台北电影节!」这样的言论都出现,主办单位只好赶紧撤换人选。

这件事两个层次,一是胡波的死到底跟王小帅有没有关系?另一是为什么要找王小帅来当评审团主席。

第一个问题就是当今台湾公民论坛最常见的网路公审,想要借由网路爆料来找回自己认定的正义,殊不知如果证据不够充分,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霸凌。

这件事最进步的作法,应该是由大陆的演艺组织或相关官方单位,以职场霸凌的理由调查原委,问题是职场霸凌不要说在大陆,连在台湾,都没什么人知道或重视怎么处理啊。

有人质疑,为什么要找王小帅这位大陆导演来当台北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道理很简单,问题是他们不见得听得进去:台湾自己已经没有大咖导演了!

台湾在1980年代电影新浪潮里出现三大国际名导:侯孝贤、杨德昌与蔡明亮。李安当然也是国际大导演,但好莱坞对他的栽培与影响比较大。

国际三大影展,坎城、柏林、威尼斯,台湾上一次在里头得到一个够称头的奖项,是什么时候的事了?2015年,侯孝贤的《聂隐娘》得到坎城影展,不是最佳影片,而是导演奖。

至于三大影展的最佳影片,台湾上次得奖,已经是1994,蔡明亮的《爱情万岁》,30年前的事了。

你说,难道台北电影节要找蔡明亮来当评审团主席吗?当然只好到大陆找人,而王小入围过坎城影展、得过柏林影展银熊奖,国际上也知名,可以增添台北电影节的知名度与说服力。

不然你看,前几届的台北电影节找谁当评审团主席?只有当地影人啊。

王小帅不当台北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损失,反倒是台北电影节少了一个国际名导的参与。

最近有人说,台湾怎么没有国际级剧作家与文学家?

当然有啊!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杨德昌的《一一》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都已名列影史百大电影,更不用说侯孝贤影响了无数国际导演。

台湾曾经有国际名导,但现在,如果这样大家胡乱指控与起哄,让意识形态继续干扰市场生态,不要说电影,其他文创,甚至其他产业,都不会有什么光明的未来。(作者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