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双年展 反思疫后小世界
北美馆第13届台北双年展以「小世界」为题,将于11月18日至明年3月24日展出。图为许村旭《当我们同在一起》系列作品,许村旭在1988年报禁开放当天加入《中国时报》,20多年的摄影记者生涯,记录了台湾社会的变动及民主进程。(邓博仁摄)
在疫情改变了生活规则后,人们如何从生活中的幽微角落和私人情感出发,重看周遭的一切?台北市立美术馆(北美馆)主办的第13届台北双年展,以「小世界」为题,汇集58位台湾及国际艺术家,透过个人生命经验与美感,将北美馆转化为聆听、聚集与即兴创作的空间。
由台湾独立策展人周安曼、贝鲁特当代艺术中心总监及策展人莉姆.夏迪德和纽约《e-flux》编辑穆柏安以协作方式共同策展。周安曼指出:「小世界可以是花园也可以是碉堡」艺术家在疫后以作品与全球观众连结,也思考人类和世界的关系。
「小世界」的策展发想源于印度北部的贾郎达尔小镇,却因为疫情封城、工业停摆而意外地在数十年来首次得以清楚看见邻近的喜马拉雅山,这也反应了人们的体悟:一个日益缩小的世界,让近在身边的事物也显得陌生。
三位策展人指出,除了世界和个人正在发生变化,我们依附生存的机器也正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受,以及人和人的关系,如音乐家虽是创作来源,但今日录音制作却强势主宰音乐世界。本届作品涵盖生命经验、生态学、文化、经济和政治层面,汇聚120多件作品,展出包括19件全新创作和委托制作,并特别打造了「Music Room」着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
北美馆馆长王俊杰表示,台北双年展自1998年首次举办,作为台湾第一个国际性大型双年展一直以来呼应当代性,可说是小而美且精准的中小型展,在疫后局势陷入更不确定性的此刻,本届作品也回应了当代世界。今年逢北美馆成立40周年,借由本届多元开放的作品及公众计划,也希望增进与观众的交流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