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从疫后世界 看见年轻世代的梦想
台湾新创生态系渐趋完备,2022年首度晋升全球前25名,已陆续孕育出Appier、Gogoro、91APP等新创公司。图/本报资料照片
以前最常听到年轻朋友的创业梦想,就是开一家咖啡厅。这是普遍年轻世代的开店梦。疫情后,怀着浪漫的开店梦慢慢变少了…
疫情的危机感引发创业热情
席卷全球的疫情改变生活既有的运作模式,让人看见生命的脆弱,让不少上班族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网路科技、5G、通讯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新商业模式的应用,带动新世代的创业潮!新世代创业是为了改变世界、创造价值、发挥影响力并实现自我。
疫情带动创业潮,自2020年起美国已成立了近千万家新创公司,而国内疫情期间,政府提供350亿元青年创业贷款,不到一年用罄,近2年新设公司更以超过4.6万家的速度成长。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年轻世代是否能够在这波创业潮,提出解决现有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
台湾新创生态系渐趋完备
政府陆续推动亚洲矽谷计划、优化新创事业投资环境行动方案,建造台湾科技新创基地及林口新创园区等聚落,提供青创贷款、创业天使投资方案、设置「台湾创新板」及「战略新板」协助新创企业取得资金,并施行「外国专业人才延揽及雇用法」吸引国际优秀人才来台。
全球创业者网络机构Startup Blink发布的《2022年全球新创生态系报告》台湾首度晋升全球前25名,新创业者的数量、质量、商业环境等指标与各国新创生态系评比,已有相当的成长,也陆续孕育KKDAY(旅游体验的线上平台)、Appier(AI个人化行销平台)、Gogoro(智慧电动机车)、91APPSaaS零售科技公司等新创公司。
在新创环境、资金及法规愈趋成熟后,未来的创业市场将更以创意为导向,以放大既有资源的价值。然而,看的见市场的人才知道如何创新,必须先找到市场失灵的地方。
逆向思考激发「创新」
不同程度的创新分别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延续性创新」提供品质更好的产品,满足高阶市场需求;低阶市场以更低成本的商业模式满足顾客需求。而创新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汀生提出的「破坏式创新」则指出发展机会来自新市场,从低阶或未被满足的消费者发掘机会,再移往主流市场。
无论是以开创新市场的Netflix,或是固守主流客户的Uber,新创公司都是以解决顾客生活中的「任务」需求为出发点,克里斯汀生的「用途理论」,建议企业创新要从功能、社会和情感等多面向的用途切入,从顾客买速食店的奶昔用途来看,早上喝奶昔是排解通勤的无聊,下午的奶昔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创意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周遭无所不在的细节处。除满足顾客的客制化需求外,不同的思维可以激发创意的火花:
1、跳脱线性思考框架
爱因斯坦曾说逻辑能带你从A走到B,但想像力却能带你去任何地方。一般人对于北极的印象是冰天雪地,曾经有位旅人发现在长年低温的环境,爱斯基摩人无法即时将食物解冻,但是发现冰箱的「调节温度」功能,让他们只要打开冰箱就能随手拿起水、啤酒等饮料,完全不需要浪费时间解冻。用心体验、打破常规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是商机!
2、从B2B转换为C2B逆商业模式
C2B 模式为个人提供了更多与企业合作并分享其价值的机会,消费者的体验推荐更能说服未曾购买的族群,也提供生产过程的重要调整因素,企业、消费者及产品形成正向的循环,持续改善现有的产品服务。
3、鱼水共生的共创理念
在跨域整合应用的时代,新创业者将更重视协作更能够创造永续价值。像是保险新创公司Wefox建立串联保险公司、销售员和客户三方的媒合平台,解决理赔龟速、保单难懂的问题,运用AI帮助消费者预测、预防风险的产品。Wefox甚至与竞争者共好,创造消费者、投资人认同的价值与获利。
地球的美丽因为资源过度使用开始褪色,从环境污染、闲置资产、贫富不均到粮食危机,但也因为拥抱创新的热情诞生许多新创公司,尝试解决社会的各种问题。
疫情期间,多数年轻人纷纷当起平台外送员,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有外送机器人的产生取代外送员的工作。勇敢与热情应该作为灌溉创新价值的养分,而不是采摘近在眼前的花朵。舍弃唾手可得的果实,年轻世代可以提供的不只是食物递送的价值,而是创造出翻转传统经济的媒合平台,与民众及企业共创更耀眼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