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充满未知的世界变局 如何打造企业韧性?
就如,许多企业在疫情期间意外发展新的商业模式,餐厅推出外送服务、饭店提供体验行程,补教业则增加远距教学的模式。疫情造成的经济震荡,提供企业变革或转型的机会,逆境中有人出局,也有凭借企业韧性由逆转胜的赢家。但想要培养有韧性,必须先突破既有的惯性。
改变既有的惯性
组织里总是有一股想法「事情一直都是这样处理的」,即使新科技应用能够使事情变得更容易,但是信仰和行为上的惯性,让根深柢固的想法与组织得以长期存在。
组织惯性与个人惯性这两股「抗拒改变」的力量,往往使企业陷入过去的成功与舒适的环境里,而无法有效执行好的策略。就像政党长期坚持的特定立场,无法与其他族群沟通或是忽视外界的影响力,久而久之形成了策略障碍,最终仍须负担错误决策的代价。
对于企业而言,外部资源所引起的惯性,更是难以克服,针对仍在赚钱但却已经呈现衰退的事业,要如何改革创新,甚至是放弃转往新的领域,端视领导阶层的决心与魄力。
仅有好的初衷是不够的
过去许多公司由盛转衰的关键,在于企业未能适应外界变化,无法将惯性转为创新的动力,以致于错失转型的最佳时刻。
黑莓机的创办人麦克过度执著于自己的成功发明,太多的信念却没有看到消费者喜爱正在改变,当2011年iPhone狂销9千多万支时,Apple晋身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商时,麦克2011年仍称黑莓机是具代表性产品,企业、领袖及名人都在使用它。把焦点放在数百万名现存使用者的键盘体验,却忽视了数十亿潜在使用者对触控萤幕的喜好。
令人感到唏嘘的底片相机大厂柯达,纵使它已掌握外界环境的改变契机,在1975年研发出全球第一台数位相机,也曾努力实行转型策略,但多数资源仍投入在持续获利的底片业务,出乎意料的技术快速变化,固守既有城池却落得以破产收场。
在动荡的世局中,如何避免活在自己的象牙塔,创造未来创新价值,笔者建议可以从下列两种思维思考寻找成功的道路:
思维一:逆向工程寻找成功公式
创新不是从无到有,成功也不是靠无限的创意,朗恩‧傅利曼(Ron Friedman)提出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的成功之路,利用逆向工程法,大量搜集曾经成功因应类似情境的组织案例,了解背后成功的原因,寻找它们共有的特色及潜藏公式,以复制加上个人独特配方就会得到创新的恒等式。
灯泡不是爱迪生凭空创造,而是向Joseph Wilson Swan买下专利加以改良,而让灯泡商业化。贾伯斯也曾说过:「创新=借用+连结」,模仿加学习能让企业减少很多探索试错的成本,大胆借用别人的点子更能驱动许多新的创意。
思维二:跨域思考突破现有盲点
跨领域的思维往往激荡出突破性的灵感,作家马特·雷德利(Matt Ridley)曾说创意就是「思想交配」产生的结果。其实把不同领域的常见概念混合就能创造颠覆世界的创新,贾伯斯没有发明MP3播放机和手机,但他结合两者功能,因此诞生现在人手一机的iPhone。
危机总是突如其来,未知风险使得企业措手不及,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经贸环境,除设想可能发生的情境未雨绸缪、更要维持灵活的供应链弹性,只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怕外力影响,我们曾挺过疫情、度过断链风险,下一刻或许将迎向更险峻的挑战,锻炼出的韧性足以让我们化危机为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