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如何让ESG的美梦成真

对企业而言,ESG的真实内涵是甚么呢?E(environment)的涵盖范围包括碳排放、废弃物处理、气候变迁、洁净水和空气、干净能源和洁净科技、绿建筑、生物多样性、动植物保护与保育、循环经济、瘟疫防治、与地球永续等。S(social)代表企业对周遭社会与相关利害关系人应有权益之尊重与贡献,对社会人权公平正义之维护与应尽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若无法善尽社会责任,违反社会公义、不良声誉将导致不易招募人才,大大增加经营困难和折损竞争力。良好的治理G(governance),将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提升经营效率和绩效,也能增强投资人的信心,更容易筹资与融资,并提升股价。

拥有丰富资源的大型机构可以成立专案团队来推动ESG策略,但资金人力相对缺乏的中小企业该如何实现ESG目标呢?综合提出下列策略建议:

从产品设计着手,创造「从摇篮到摇篮」、专注于生态效益、能进入生物或工业永续新陈代谢循环的绿色产品或服务,从原料来源、环保包装和绿色物流进行设计,全面使用能在自然环境分解的原料,提升友善的消费者体验和顾客满意度。

深入考量竞争和环保挑战,了解所有企业股东、合作伙伴和相关社会群体的期望和需求,确认企业想达成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目标:譬如百事公司推出减糖/减盐/减油的健康营养饮料与食品、制造过程节省用水、减少碳足迹与废弃物、支持员工训练与提拔人才、创造优异财务绩效来达成ESG目标。

选择执行ESG的优先次序,将ESG的目标与推动策略同步整合于日常营运中:全面调整企业策略和产品、必要时进行人力、文化、系统与流程的变革,并依据评估数据来评量执行绩效,例如中小企业可以考虑运用Kaplan和Norton两位学者所发展的平衡计分卡,再加上ESG的评估目标,整合财务、顾客、流程、学习成长与ESG五个构面,定期来评量企业的整体目标达成绩效并检讨改善,持续调整堆动策略和执行计划。

面临迫在眉睫的节能减碳法规要求、严峻的疫情考验和通膨压力,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应该已深深感受必须快速推动ESG转型以救亡图存的危机感。更重要的、经营者必须认清ESG转型是漫长的不归路、是需要持续进行的变革流程,并不是做完就结束的阶段性结果。从推动前期的降低不执行ESG的风险、以及确保遵守环保规范和各国法律,一直到营运能彻底融入ESG、借由ESG成效来持续创新成长,建立永续竞争优势并吸引更多投资人的青睐,无止尽的过程中都需要依环境变化调整策略,持续进行改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