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各位专家,请不要反复折腾小学生的教材了,更不要改来改去

这些年,最让家长争议的就是我们的教材了。这不今年暑假又有一些教材改版了,每一次教材的改革都倾注了专家的很多心血,但是每一次改革我们的家长好像都不是很满意。

近日一位家长在网上吐槽:教育部的专家们,你们如果真的闲的没事干,请不要反复的折腾小学生的教材,实在闲的慌,在办公室喝茶看报都行,求你们别再把小学生的教材反复的改来改去了。

近些年我们的教材确实改变不小,70后80后可能感受最深刻。比如解方程,原来都是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的,但是现在的教材都是按等式的性质解的,导致很多家长不太适应;比如钟表的知识,分三年才学完,一年级认识分钟和时钟,三年级讲秒钟和计算时间,实际上完全可以一起学的。还有估算,以前就是简单的四舍五入求近似数,但是现在有估大还有估小,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搞得比实际计算还复杂。等等太多了,教材改革可能也是想让教材变的更完美,但是越改革好像还不如以前。

所以家长的呼吁也不是没有道理,既然以前的教材很受大家欢迎,那我们的专家为什么还要反复地折腾教材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教育也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其他方面不好创新和改变,教材相对就容易多了。

现在我们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追求创新和改革,教育也不例外。但是教育又不同于其他行业,所以教育改革的难度最大。

教育的评价模式、考试模式、学校的教学方式等等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短期内想改革是非常难的,所以他们就把目标盯向了教材。教材改革的难度也不小,但是和其他方面比起来,相对还是要容易一些。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年,先是语文教材进行了大的改革,全国都启用了新的部编教材,英语今年也有了大的改动,比如三年级的英语难度几乎提高了好几个档次。数学改革的力度不大,但在一些单元也做了小的调整。

不管怎么改革,改革得是否完美,但至少说明我们的专家确实努力了,也做了一些实事,这可能就是改革的意义吧!

第二:专家基本都不上课,所以编的教材难免脱离实际教学,让大家难以适应。

我们的教材改革为什么不尽人意,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专家都不上课,对实际教学已经不太了解了。

比如语文方面,新改编的很多课文真不如原来的,不但晦涩难懂,最重要的是学生读起来毫无兴趣,根本不适合他们的年龄段学习;数学方面,难度普遍加深,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学起来都很吃力,特别是思维题的增加;英语方面,不学音标不认识字母直接就开始读句子和段落,让很多孩子根本无法适应。整体就一句话,我们的专家太高估我们的孩子了。

可能专家接触的都是大城市的孩子,本身各方面都很强,所以自然的认为这样的改革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改革直接拉开了城乡孩子之间的差距,未来乡村的孩子可能更无竞争力,只能输在起跑线上了!

希望专家多走向一线,多听听老师和家长的意见,而不是为改革而改革。

这些年感觉教育好像一直在改革,但好像也没什么改变,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专家搞的改革已经让人看不懂了。

比如什么大单元教学,大多数一线老师都认为没什么效果,但是专家却认为效果非常好;还有各种优质课大赛,老师们都认为是表演课,没什么意义,但专家就认为那样的上课才是常规课。为什么专家总是和一线老师的意见不一致?说白了就是因为我们的专家脱离一线太久了,已经完全不懂一线教学了。

一群不上课的专家编的教材,又怎么可能让大家都满意呢?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不主张反复的折腾教材,不断地搞教育改革。只要我们的中考高考不改变,其实什么教育改革都是徒劳。当下,不如先改革我们的评价模式和选拔模式,给学生先减减负吧!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