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安/苦心慎思8年!王金平为台湾儿孙下一代找寻「和平明天」?
▲前立法院长王金平提出两岸新论述。(图/记者郑佩玟摄)
● 韦安/资深媒体人
王金平以「中道和平联盟智库」为平台,推出了「两岸治权互不隶属,主权同而不分」的新论述。这并非一时的灵光乍现,而是他苦思8年的心血结晶 。
在卸下公职后,他以40多年政治工作的经验,试图超越台湾内部的党派壁垒,为两岸关系找到一条既符合现实又具前瞻性的和平之路。
回顾王金平的政治生涯,他以稳健、包容的作风闻名,被誉为台湾政坛的「公道伯」。在长达17年的立法院长任内,他以调和鼎鼐的能力推动朝野协商,积极促成多项关键法案,并始终坚持民主核心价值:「尊重少数,包容多元,接纳异见」。这样的政治哲学,成为他日后提出两岸新论述的重要基础 。
一、
王金平的两岸新论述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源于多年的深思熟虑与实际经验。他在40多年的从政过程中见证了台湾的剧烈变迁,从威权到民主,从闭锁到开放。他曾多次以「汉魂台魄」的概念指出,台湾的文化自信与国际定位应该建立在「中华文化」的多元创新之上,而非陷于意识形态对立的泥淖中 。
他的主张试图突破现有的僵局,以文化、血缘与历史的共同基础作为起点,寻求一种既能维护台湾尊严,又能推动和平交流的模式。他强调,「分治而不分立」是现阶段最务实的选择,在统独之间先走出一条台湾内部,30年首次可以达成共识的「和平中间路线」。
二、
「两岸治权互不隶属,主权同而不分」新论述的框架背后,是王金平对于内部团结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指出,台湾若内部分裂,任何与对岸的交流都无法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反而会引发更多的内耗与质疑。他以自身经验为基础,强调只有内部达成共识,才能在外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
这样的主张不仅是一个政策蓝图,更是一种政治文化的改变。他致力于打破蓝绿对立的局面,希望民进党能加入这一历史性讨论。他认为,唯有蓝绿携手,才有可能形成一项台湾人民真正能接受的共识,并为下一代留下长远和平。
▲前立法院长王金平40多年的从政过程中,见证了台湾的剧烈变迁。(图/记者李毓康摄)
三、
王金平的两岸新论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过多年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从文化、血缘与历史的共同基础出发,主张「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可以成为两岸共识的起点,并以文化交流与认同超越现有的对立与分歧。这样的立场试图平衡台湾的多元民主与历史传承,并在其中找到一条务实的道路。
虽然,这一论述也遭到了不少质疑与批评,尤其是来自绿营内部的指责。一些人将其视为「包装成和平协议的投降条约」,甚至直接标签为「一国两制」。但事实上,王金平的构想更接近「一国两治」:既承认历史上的分治现状,也不触及台湾内部和两岸对于统独的敏感底线,而是寻求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务实折中平衡。
四、
王金平的政治战略智慧,还体现在他对「义利平衡」的坚持。他认为,处理两岸关系既需要道义支撑,也必须考量现实利益。他强调:「利不牢靠,义不切实际」,唯有平衡义与利,才能让台湾稳步前进而不失尊严。他反复强调,台湾必须在实力后盾的支持下,与对岸进行平等且尊重的对话,这样的和平才是台湾真正需要的。
这一理念深植于他40多年的政治工作经验中。他回顾自己多年来在立法院长任内的协调与仲裁,坦言:「任何稳定的政治局面,都是耐心与智慧的结晶。」如今,卸下公职的他依然积极参与两岸对话,并以自己的方式为台湾寻找一条和平之路。
五、
回顾过去8年,从2016年开始,他从立委院长职位卸任,重回立委身份。王金平从未停止对两岸问题的思考与行动。即便遭遇来自内部与外部的质疑,他依然坚定地呼吁,解决两岸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也是他这一代人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 。
他曾直言:「把问题留给下一代解决,这是一句极不负责任的话。我们必须为下一代建立和平的架构,而不是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困局。」
苦心慎思8年,王金平要为台湾的儿孙、下一代找寻、创造,免于恐惧和动荡的「和平明天」。
●●●
展望未来,王金平的两岸新论述是一项艰巨但必要的政治实验。他的主张不仅试图以对话取代对立,也希望以理性取代情绪,用务实的方案为台湾找到更稳定的未来。
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王金平用他的经验与智慧,为台湾开创了新的可能性。而这场努力,需要全体台湾人民共同参与与支持,才能真正走向长远的和平与繁荣。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