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Model Y,谁在特斯拉优势区击败了它?
导语
Introduction
智界R7在性能维度全面击败特斯拉Model Y(参数丨图片),已经超越了单车参数的比拼,而是深耕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象征。
作者丨卡 曼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何增荣
改朝换代的周期律从未停下脚步。
2023年,特斯拉Model Y跃升为全球最畅销车型,也夺得中国市场新能源销量冠军。那么,谁将终结Model Y的王朝?
在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一众国产新能源SUV已经猛烈围攻Model Y三年,但今年战局悄然转变。
时维九月,乐道L60、极氪7X、阿维塔07等最新竞品上市,对Model Y的威胁比以前更大。真正改写战况的竞争者,当属由华为鸿蒙智行与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R7。
战况正酣,消费者用脚投票,上市甫始,智界R7已经收获颇为可观的大定订单,9月24-28日累计大定超过1.1万辆,其中仅仅9月28日单日就突破2千辆。
问世5年之后,Model Y“老态”渐露,毛坯房的极简设计并不符合中国用户审美,座椅舒适欠佳、NVH和天窗暴晒的短板,和消费者追求舒适性南辕北辙,甚至引以为豪的智驾,目前也无法引入国内。只是25~35万元纯电SUV长期只有这么一个选项,才让其享受了先发优势。
兼具鸿蒙智行前沿科技和奇瑞传统老牌大厂可靠性,智界R7第一次让纯电轿跑SUV细分市场,出现空间尺寸、智能、动力、操控、舒适等每一个维度都盖过Model Y的“性能全面超越者”。
连最擅长的智能技术都被“连根拔起”,特斯拉在自己的优势区域罕见“吃瘪”。
但是产品力的背后,远不止车型产品本身“一款车的胜利”那么简单。智界R7代表了华为鸿蒙智行与奇瑞的最新发力,代表了“特斯拉可以被超越”的祛魅理性回归,以及背后中国制造业向前迈进的大势。
“围剿”Model Y进入新阶段
凭什么说,2024年9月,“Model Y围剿”进入了新阶段?因为智界R7的发布,意味着首次出现“性能全面压倒Model Y”的车型。
以前的纯电动SUV挑战Model Y失利,一方面是特斯拉品牌力占据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在于往往只有一两个方面的性能高于Model Y,而不能全面取胜。
例如,有的车型智能化出色,很早就实现XNGP城区领航高阶智驾,但动力和电耗不如Model Y;有的车型百公里加速仅需3.48秒,灵蜥底盘操控好,但智能化和节能不如Model Y;还有的车型智能化、舒适性、空间都在Model Y之上,但设计外观比较中规中矩。
那么智界R7呢?
先说细分市场与空间设计。Model Y引领了新一轮轿跑SUV潮流,外形流畅和低风阻是溜背轿跑的优势,但空间却成了挥之不去的痛点。智界R7堪称完美地实现了鱼和熊掌兼得,“超大空间+轿跑SUV”不再难以兼容。
1,034mm,智界R7留出了这么大的后排头部空间,毫无疑问就是同级别轿跑SUV第一名。无论Model Y的1,007mm,还是宝马X6的977mm和保时捷卡宴Coupé的954mm都被甩在后面。
更值得惊叹的是,智界R7不但“兼得溜背设计和空间”,还“兼得客舱空间和货舱空间”。837L的超大三层后备箱、完全放倒后排座椅之后2,130L的扩展容积……如果说当年汽车界“空间魔术师”往往是偷货舱空间给客舱,那么智界R7真正满足了“既要又要还要”。
特斯拉不是还有智能化技术底牌吗?
智界R7发布即搭载最新HUAWEI 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让特斯拉还在测试中的FSD V12.5相形见绌。特斯拉让端到端全新架构风靡全球,但HUAWEI ADS 3.0却率先在国内应用,从此,全国环岛都在智驾范围覆盖之下。
“不谦虚地说,华为的ADS3.0智驾系统经过综合的各方面测评,是全世界目前性能最强、最安全的智能驾驶系统,”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提出了一个新的表述,“是‘断代式的领先’”。
汽车传统的性能维度,智界R7依然凌驾于Model Y之上。
底盘铝合金用量,智界R7比Model Y高2.2倍。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和空气悬架,让智界R7的满血途灵平台“武装到牙齿”。夸耀技术概念名词不如说实际体验,正因为底盘智能化、轻量化,具备智能预瞄识别路况、智能调节功能,减少车身侧倾和冲击,兼顾运动和舒适。一个指标——麋鹿测试成绩达82.3公里/时,比以操控著称的阿尔法·罗密欧Stelvio还高出0.3公里/时。
再结合0.219Cd超低风阻系数,智界R7百公里耗电量仅为13.2度,甚至比Model Y还要低0.2度,100度电池版本的后驱车型CLTC续航里程达到802公里。
在参数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逻辑——凭什么是智界R7实现对Model Y的全面超越?这就关系到前沿技术的“修炼秘籍”。
“断代式领先”是怎样炼成的?
“智界R7全面超越特斯拉Model Y性能”,绝对不是参数层面的“斗蛐蛐”比赛,不仅仅是产品的角逐,不仅仅是企业的竞争,更是一个民族产业崛起的路径。
为什么早在宝马X6的年代,轿跑SUV一旦采用溜背设计,就会导致空间促狭,而智界R7仍然能够保持空间宽敞?
其实究其本质,是华为鸿蒙智行与奇瑞在技术和工艺进步的成果——这是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中国特有的“造车模式”,当前者以新势力和ICT产业的快节奏创新与前沿科技构成新车的肌体与灵魂,那么后者便以笃行厚重的传统老牌龙头车企智能制造构建新车的躯壳与骨骼。双方齐心协力,以臻1+1>2的效果。
汽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能够影响到车内空间的要素,不仅仅是外形设计和内饰布置,同时动力总成和底盘悬架的体积,也都会产生作用。
智界R7巧妙沿用了家族式的OneBox造型设计理念,整体风格更显简约,并将航空流体曲线设计融合其中——这必然离不开最新空气动力学设计。而华为DriveOne多合一电驱动系统,将减速器、MCU和电机等器件高度集成,在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也缩减了体积。
根据工程师所言,汽车需要从原本看似无关的各个不同系统去节约空间,“如今汽车优化空间,都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甚至连电子电气架构集成度提高、缩短线束用量,都有利于减小体积、增大内部空间。”
经过设计、研发、工程、制造团队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看到新一代汽车“空间魔术师”,让溜背线条与超乎想象的阔绰空间并存。难怪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点赞称:“华为团队更工匠,智界R7成智能豪华SUV新标杆。”
而智能化更具备看点,因为原先这恰恰是特斯拉的优势。
在华为发布会上,虽然余承东不再说遥遥领先,但是在形容ADS 3.0的时候,用到了“断代领先”,这是由于整套系统能够不断进化,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华为缘何能够在智能化技术角度领跑?不是靠着原教旨主义式的口号,而是有着底层逻辑。华为是唯一真正做到智能化全栈自研的企业,从底层OS系统、传感器、软件和算法、云都是自行开发,更容易打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自然能够实现技术领跑。
这种领跑就落实在用户的体验层面,于是ADS 3.0的车主会感受到智驾更流畅丝滑,更为可靠安全,无保护左转、复杂车道环岛……这些FSD V12未能很好解决的场景,智界R7等车型搭载ADS 3.0之后,都能在无图和端到端的情况下轻松应对。
难怪余承东有底气说:智界R7是学习优秀、超越优秀、比优秀更优秀,产品实力全面打赢了Model Y,给用户带来更好的选择。
从最初“对Model Y望尘莫及”,到中场“能与Model Y过招并局部上风,但整体依然难以取胜”,再到如今智界R7登场“全面超越Model Y”,这离不开华为鸿蒙智行与奇瑞以及一切相关企业千千万万员工努力的结果。而在更深的层次,则是有宏观的巨手在推动。
特斯拉祛魅,中国制造崛起
“中国汽车超越特斯拉是历史的必然”。
这个论断,在汽车行业有着最底层逻辑和最宏观视角。一切工业产品的发展,离不开整体制造业的支撑。
历史会给我们启迪——美国汽车是如何击败“车祖宗德国”,成为最大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
1908年福特T型车拉开工业流水线生产序幕,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福特成为最畅销汽车。1919年通用率先金融创新,又通过产品换代,三十年代登顶全球销量榜首,并连续蝉联76年,一直到2008年被丰田拉下马。
“不是福特夺冠,就是通用折桂;不是生产革命,就是金融创新”,在这背后,有1904年美国GDP成为全球第一,有电力技术革命让人类掌握更高数量级的能量,有美国构建最为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
那么时至今日,同样的故事,在中国继续上演。
且不论按IMF购买力平价观点,中国GDP已经在2017年超越美国,以工业门类、基础材料产量和人才数量而言,中国制造业具备全球独一无二的条件。
到2019年,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占居全球第一。2023年,中国的发电量已经突破9.4万亿度,美国达到4.4万亿度。而印度则为1.9万亿度。
汽车产业,得益于宏观巨手的推动。
智能化是汽车转型必然方向,故而华为作为唯一真正智能化技术全栈自研的企业,从当年扎根通讯业务开始积累电子技术,到消费电子业务崛起之后,手机板块甚至能与苹果iPhone分庭抗礼——这些看似与汽车无关的沉淀,都在为后来汽车智能化技术做铺垫,无论是人才团队的储备,还智能技术专利的积累。
新能源领域又有宁德时代等公司位居动力电池全球龙头,当升、杉杉和贝特瑞等占据正负极材料全球大比例份额,这些都从供应链维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就连国际能源总署也承认,中国汽车的新能源和智能化产业链优势难以撼动。肥沃的土壤,能够让后发芽的种子,以更快的速度超越其他竞争者,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
中国自身市场的庞大规模与消费诉求多样性,同样是技术工艺迭代的最佳环境,光是用户数据积累、功能应用迭代,就不是其他市场可比。故而互联网经济和半导体技术应用,在中国市场最具备活力。当年华为手机的崛起,得益于此,如今鸿蒙智行汽车业务的壮大,概莫能外。
特斯拉的本质是被引入的鲶鱼,而非人类救世主。它对科技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不可逾越。任何具体的产品力发展,都离不开宏观的土壤。
从半导体/智能化,到汽车研发制造,中国产业一路走来,持续向上。在势不可挡的洪流面前,中国汽车全面超越特斯拉,是必然结果。
Model Y被智界R7超越性能的时刻,也是特斯拉的祛魅时刻,更是宏观伟力助推中国制造业崛起的辉煌时刻。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美国又对中国汽车出手了
欧洲纯电动车,遭遇“至暗时刻”
9月40多款新车下饺子,消费者真的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