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坛 | 王磊:我心目中的渭南
我心目中的渭南
©作者 王磊
渭南,位于秦岭北麓渭河南岸,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节点,是华夏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古称下邽、弘农、莲勺、南新丰,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的美誉。
渭南是我出生和童年成长的地方,那里的河流、坡原沟、一山一水,我都有特别深的感情,小时候,我印象中渭南就是个县级市,随着城市轮廓和版图的扩大,县级市变成了地级市,撤乡并镇后,我的家乡也由乡变成了街道办,东侧的赤水河成了渭华分界线,一条陇海铁路线和高速公路从境内东西穿越而过连接着西潼。渭南市市域范围东襟黄河与山西运城隔河相望,与河南三门峡为邻,西与西安、咸阳为邻,南倚秦岭与商洛市为邻,北与桥山、铜川、延安为邻,腹地一条渭河横亘由西向东穿越而过最终汇入黄河。
渭南历史悠久、风景独特。渭南作为县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年),以县城在渭水之南而得名。东有西岳华山山峰奇险;西有世界八大奇迹兵马俑;南有七十二峪口的十二峪,北有桥山,更有清时粮仓丰图义仓。文祖仓颉在此根据星宿鸟兽造字革除结绳记事之陋;史圣司马迁游历天下创作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杜康作为国君被后世称为酒祖。唐时渭南人张仁愿、郭子仪和宋时寇准等都曾是宰相,张仁愿灭突厥,郭子仪平定安禄山之乱,寇准澶渊之盟在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色彩。
渭南市分为老城与新城,沿小桥向东是老城,有距今1400余年的渭南鼓楼,还有清时的城墙遗址城门带渭门。从清时山东籍官员尚九迁渭南做官作诗《万里桥落成赋志》能看出,在渭南旧城西门猷河上有一座桥叫万里桥,城内有文昌阁、尊经阁。在城南不远有著名的“六姑泉遗址”和“灰堆遗址”,六姑泉是著名的渭南八景之一,名士南太极曾在此建沋西书院,省重点中学瑞泉中学取名于此;灰堆遗址是秦始皇焚书的地方,现为一处市民休闲公园。沿沋河水库往南二十公里路天留山下是天然氧吧魅力桥南,卫星测控起源地。
渭南是个农业市,农产品很丰富,许多都成为了地理志,临渭猕猴桃、长寿塬核桃、华州无公害蔬菜、富平柿子、大荔西瓜、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合阳九眼莲、韩城大红袍花椒等名优农产品名扬省内外,工业一直饱受诟病,受黄河三门峡水电站高程和地形影响,第二产业工业一直不发达,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一直很小,重工业、大企业寥寥无几 。
渭南的新城,受南边原区,西边临潼的格局影响,一直不是很大。近几年随着房地产业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站在南原鸟瞰渭南城区,新城雏形逐渐形成,老城的北边渭东新城也有一定的规模。童年,渭南县新城也就是中心广场、国贸大厦、东风大街那一片,近年来商业综合体增加了信达广场、宏帆广场。
记忆中,我们每年都要去西安许多次,总是在程家乡政府旁的火车站树园站或者310国道坐大巴,后来随着西潼高速修通,火车也提速了,只能在渭南火车站坐,公交也通到离村不远的地方了,310国道近年也扩宽了,南原上植被也变的郁郁葱葱的,通原公路龙尾坡到桥南也扩宽了道路,通川公路龙尾坡也由鬼门关变成了阳关大道,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连渭河大堤也改造了通了路灯栽了花草,还修了群众娱乐的休闲广场。
我爱我的家乡渭南,更爱这片土地上勤劳的父老乡亲,期盼渭南越来越好,渭南在全国的地图上如同测控站一样,每次测控都点她的名字,渭南的名号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