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形机器人开辟用武之地
当下,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蓬勃发展,大大拓展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空间。不过,还需清醒地认识到,人形机器人的开发并非坦途,行业面临着“一高五难”的挑战,即硬件门槛高、软件算法难、软硬解耦难、知识积累难、人才聚集难、安全应用难。这些难题如同一座座高山,横亘在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道路上。
硬件门槛高,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来研发和制造高性能的零部件,以满足人形机器人复杂的动作和感知需求;软件算法的复杂性要求开发者具备深厚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功底,才能设计出高效、智能的控制程序;软硬解耦的难题,使得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变得异常困难,需要精心调试和优化;知识积累的不足,限制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稀缺更是制约了创新的速度和质量;安全应用问题也至关重要,人形机器人在与人类交互过程中,必须确保其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答案在于以应用为导向。只有让人形机器人真正在生产生活中产生效益,形成收益,推动生产生活变革,才能为其研制和开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应用为导向需要深入挖掘实际需求。不能盲目地追求技术的先进和功能的复杂,应从实际场景出发,了解哪些领域和工作真正需要人形机器人的介入。通过精准对接需求,明确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方向,避免陷入为了技术而技术的误区。
以应用为导向能够促进技术的迭代和优化。当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时,研发团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创新。这种基于实践的反馈机制,能够加快技术的成熟和完善。比如,在汽车制造工厂中,人形机器人在执行零部件组装任务时,如果出现精度不够或动作不灵活的情况,技术团队就可以据此对机器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调整,使其更好地适应生产需求。
以应用为导向可以拓展应用场景,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人形机器人行业。当人形机器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价值时,会激发更多人才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各行业的人才带着各自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加入这个领域,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以应用为导向还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当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时,投资者会更愿意为其研发和生产提供资金支持。这将有助于解决硬件研发资金不足、人才培养和引进经费紧张等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当前,我国各地纷纷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这无疑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但要真正打造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高地,关键还在于让这些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只有开辟出人形机器人的用武之地,让其真正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从技术到应用的跨越。(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