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学生在英国大学的就读体验都在下降?
有没有发现,最几年国内的学生跑英国留学的,除了极个别好的学校,比如kcl,ic,lse这种的,其他大多都被吐槽说体验度差。尤其是像Edinburgh和Manchester这种名校一样逃不过被喷在读学生满意度不行,至于其他像南安啊,格拉这种的也是每年都挨最恨的骂。
为啥现在的英国大学给国际学生的就读感观这么差了?说好的留学产业国家了,不在乎吃相了?没有人文关怀了吗?其实我分析下来有以下核心原因。
No.1 老师薪资低,闹罢工,很消极
这几年不止国内大环境不好,英国这边其实也一样,很多市政府像伯明翰,诺丁汉都破产了。你其他的就更指望不上了。
英国大学这边也一样,目前同层级的大学来说,英国高校的工资确实是有点低的。你看南安和利兹这种学校在北美市场招聘基本薪资税前最多给到4w镑。而美国这边,几百开外的学校,也能10w刀起步,待遇真的不是一个级别。
和澳洲的大学比也是一样,澳洲大学的教职员工待遇每年都在上调。就几个主流留学地区,英国教职员工,甚至教授级别的薪资都是最低的。这也是为啥很多英国人跑澳洲或美国去的原因。毕竟人往高处走。
而留在英国这边的,要么没好的去处,要么没人来挖,要么选择摆烂,要么执着于罢工。尤其是前几年,一个学期都没多少课时。老师带头不上课,事后还不补课时,考试难度一点都不降低。考不出就是学生自己问题,一堆挂科的,要延毕的,需要补考的,毕业都是个问题,体验度能好吗?
学校老师的待遇问题没解决,会持续出生这种落差现象的。而且因为待遇低,能招聘到的师资团队也是越来越扁平化的,好的都被挖走了。留下的都是水平参差不齐的。这无论是对搞学术还是论文发表来说都是不利的。学生自然而然能感受到学校的敷衍,从邮件的回复到面基,到毕业难度,方方面面体验都在下沉。
No.2 学校财务状况不景气,捐赠少,拨款少
前面是师资团队的问题,其实核心还出现在学校的财政上,学校财政很多赤字的。你说怎么提高待遇,提高设备,师资的积极度,又要马好,又不给马吃草能行吗?
现在的英国大学,目前正在等一个契机,等REF这个榜单重新轮回,大概下一个REF排名要到2026年更新,27届可能会享受到重新洗牌的福利。学校需要拿到来自政府的拨款,毕竟现在的拨款是打折扣的。学校需要靠自己去经营,排名好点的学校,还稍微好点,毕竟和市场的合作,来自校友和工商界的捐赠都还可以。但靠后点的学校,现在是捐赠少,拨款又少,生源也少。
这种状态下,已经有十几个靠后的英国大学快面临倒闭了,是真倒闭,不是闹着玩的。就裁减课程已经止不住亏损了,节流没用,需要开源才能支撑。但大环境就是这样,哪来开源机会,只会雪上加霜。
学校抠抠搜搜的话,首先是招新的问题,新的师资难进来,所以开设的新课程就少。一些主要课程需要负责吸金,一些原本不需要承担kpi的专业就有指标压力。原本负责的一些老师也开始消极怠工表达不满。反正都是事。
No.3 收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多,国际学生比例大,本土生源少
除了学校的问题,师资的问题,生源也是个问题。现在英国大学的生源构成也是个问题,重灾区其实在本科,本科目前其实伤了一些根本的。英国本土很多学生没钱继续读本科,不少学校被迫把一些本科位置让给国际学生搞创收。硕士更加变本加厉,基本一些商科,传媒,教育,社科,部分数学以及计算机也一样,基本都是靠国际学生加持。
好的学校盈亏自然没问题,好的学校不差学生,国际学生多反而经费多,可以拆东墙去补科研搞学术去,甚至可以修新学院建图书馆去。但差点的学校,尤其是100以后的,他国际学生号召力没有啊。本土学生又读不起,eu这边生源老早就减半了。毕竟现在eu的生源过来没有学费减免,没有奖学金支撑。他们来英国的更少了。
现在英国大学的主力就是中国学生,印度学生,然后再是日韩,菲律宾这类的生源为主。很多专业都是反向出国的,你说体验度方面能好吗?
总了个结:英国现在的高校其实是两个层级,差异化很明显。好的学校不差学生的,很滋润,但有些学校管理团队是富了个人,亏了基层的。比如谢大这种就是这样,不知道谢大为啥要约克的前校长,直接把排名干到越来越差的高校刺客,你说你要他做什么。基层没得到自己权益,肯定得搞事,一旦搞事,受直接损失的就是学生,不但体验度下降,学的东西减少,还可能辛辛苦苦几年都搭进去,拿不到学位。
不要小看师资团队搞留学生心态,恶意歧视国际学生,恶意挂科,恶意给分低都会让你受不了的。这些东西而且没办法量化,谁也不清楚自己被针对。
反而这种体验差的学校基本都是qs靠前的学校,招生困难一点的反而把学生当vip客户一样对待,驱寒温暖,又给奖学金,呵护备至的。还降低语言要求,均分不够破格录取。搞学生心态的反而少点,除了老师罢工,其他没啥问题。反而越好的学校,越被宠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