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明明很努力,却考不出好成绩?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为什么孩子明明很努力,却考不出好成绩?”

这是一个提问频率很高,也很困扰家长的问题。

背后的答案其实并不难理解:

如果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那世界上就不会有“无效努力”这个词了。

相信大家都听过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

两个人比赛砍柴,面对同样钝的斧头,一个人怕耽误时间,于是用钝的斧头争分夺秒地上山砍柴,希望大力能出奇迹。

另一个人选择先把斧头磨锋利,然后再去砍柴,虽然前面花了点时间,但砍柴的过程却异常顺利,砍的又快又省力。

结果显而易见,是磨斧头的那个人赢了,而且赢得很轻松。

你能说那个先上山砍柴的人不努力吗?

不能,他甚至比对方砍的更久,更迈力,但即便这样,也无法改变他输的事实。

原因很简单,他虽然在行动上很努力,却在思想上偷了懒。

无效努力是不会带来有效的结果的。

学习也是一样,同样一个班里,有的孩子起的早,睡的晚,笔记做的比谁都认真,刷题刷的比谁都多,考试却考不过那些看起来学的很轻松的同学。

他们的确很努力,但这种努力依然掩盖不了思想上的懒惰。

或许你会觉得不公平,但仔细想想,那些成绩好,学得又轻松的孩子,他们不努力吗?

不,他们其实也很努力,只是他们的努力是无声的,是不容易被别人看到的。

他们虽然没有刷大量的题,但他们做题时会认真思考很多问题:

因为有了这些思考,所以他们做一道题,就等于做了无数道同类型的题,自然不需要大量刷题就能提高成绩。

而对习惯了无效努力的孩子来说,他们做题时更多地是依靠感觉和惯性。

他们既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出来的,也不知道题型改变后,为什么就做不出来了。

因为没有深入地思考,也没有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加工,所以刷再多题也是不可靠的,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一样。

除了做题时的不加思考,无效努力的孩子还有一个偷懒的地方,就是不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学霸们常用的高效学习方法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学习方法并不是拿来就能直接用的。

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它才能发挥作用,让孩子学得轻松,进步明显。

这就好比再好的鞋子如果不合脚,也无法提高我们的跑步成绩。

可惜很多只知道埋头努力的孩子并不愿意花时间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像不愿意花时间磨刀的人一样。

不管是知识,还是学习方法,他们总是喜欢拿来就用。

可是他们不知道,不经过加工的知识,永远只是知识,变不成智慧。

不经过实践的学习方法,也永远变不成自己的东西,没办法帮孩子提高成绩。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看起来很努力,这些努力却永远换不来好成绩。

苹果前副总裁海蒂·罗伊森说过:“如果你做的事情毫不费力,就是在浪费时间。”

对那些无效努力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努力更像是一种简单的机械重复。

虽然耗费很多时间,甚至占掉了孩子休息的时间,但这种努力在大脑层面其实是不费力的,因为它一直停留在舒适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面对任何一项任务时,都存在上面这3个圈。

舒适区指的是难度比较低,我们能够轻松应付,因此会感到比较放松的那些任务。

比如被动地听课,抄写,死记硬背,按部就班地写作业。

在舒适区做再多的努力,也很难取得进步,这也是为什么无效努力的孩子不管怎么延长学习时间,依旧难有明显的成绩提升。

舒适区的外层叫做学习区,顾名思义,这个区域的努力才能带来学习和成长。

这个区域的任务难度比舒适区大,有一定的挑战性,会让我们感到有一点焦虑和不适,但也正是这份不舒服,才能让孩子快速地取得进步。

这就好比孩子习惯了1分钟跳绳,突然让他跳1分半,他会觉得很累,喘不上气。

但只要坚持下来,就能大大提升孩子的体能和跳绳的技术,让孩子取得快速的进步。

学霸和普通孩子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普通孩子喜欢待在舒适区,而学霸却喜欢待在学习区。

虽然主动思考,归纳学习方法,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梳理知识框架……这些任务都有一定的挑战性,没有刷题、对答案这么轻松,但它们却是提升孩子成绩和思维的捷径。

如果孩子愿意主动跨出舒适区,去做这些不那么费时间,却有些费脑子,并且没有标准答案的事,那他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成为别人眼中好像不怎么努力,却能考出好成绩的人。

你也许会问,恐慌区是什么意思?

这个区域指的是任务难度太大,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不仅不会取得进步,还会让孩子产生逃避心理的区域。

比如我们要求孩子每次都考100分,计算全对,作文得高分等。

不管愿望多美好,只要它离孩子的能力太远,就会给孩子带来反效果。

记得我上初中时,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说过一句很相似的话。

语文老师说,拿到作文题目别急着动笔,因为你马上就能想到的角度,其他同学也会想到。

再耐心想一想其他的角度,你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拿到高分。

数学老师说,拿到大题别马上动笔。你马上想出来的解题方法一定是很麻烦的。

花时间再想一想,想的时间越多,你解题的时候就越简便,越轻松。

这两句话超出了我当时的固有认知,落在了我的学习区里,因此让我记忆深刻,记到了现在。

而我往后十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也不断在印证这两句话。

思想上勤奋了,行动上才会轻松。

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很努力,却没有取得该有的回报,不要抱怨不公平。

一定要让他停下来好好思考,是不是落入了“无效努力”的陷阱。

只有停止无效努力,让大脑勤奋起来,才有可能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