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到上班我就累?

最近你的工作还顺利吗?

如果要选出普通人一生中最荒诞的事情,那么工作肯定能进入热门候选。

因为工作充满悖论:

找不到工作时,总觉得天要塌了;找到工作后,才发现这下天真的塌了。

工作后虽然精神变得贫瘠,但是物质上也毫不充裕,可以说是出现了没有赢家的局面。

我们既厌恶工作,又依然像饿狼似地找工作,穷凶极恶地找工作......

而且打工人很难被理解:

父母会说:“你们现在都坐办公室吹空调,怎么会累呢?”

甲方会说:“我们不就是想再改一点点,难道很麻烦吗?”

领导会说:“我对你的期待是能把这个项目做到市场第一。”

工作让周一不再是单纯的周一,而成为一周疲惫的开始:

每到周一我就累。

周一周一,精神宕机。

迟到、请假、离职,都想过了,最后还是艰难起床,这就是我的周一。

周日晚上睡觉前忍不住打开手机查:周日晚上你是如何安慰自己周一要上班的?

工作能对个人身心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实在是太多了。

世界上究竟存不存在让人充满成就感的工作?

为什么一到周一我就特别累?

为什么一上班我就烦?

我该如何与烦人的工作和谐相处?

如何减轻工作中的疲惫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工作的那些事。

01

用轻体力运动减轻疲惫感

“为什么我们只是坐着就很累?”

不少人都听过父母说这句话:“你们的工作是办公室坐班,怎么会累呢?”

不仅父母不理解当代年轻人的压力,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想想也觉得奇怪,是啊,为什么我们只是坐着就很累?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做了很多劳动。

工作不仅仅有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还有情绪劳动,

其中,情绪劳动是隐形的、极容易被人忽视的。

克制愤怒、努力保持冷静、烦躁不安、失望、失去理智......

当我们因为工作中种种烦心事而出现负面情绪,并且开始自我消化、控制负面情绪时,

我们就是在做情绪劳动。

和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一样,情绪劳动也在消耗我们的精力和心力,

甚至这种看不见的劳动带来的消耗比传统劳动更甚,

比如,我们会觉得应付完一个难缠的客户比写了一上午文档还要累。

即便大脑欺骗自己“没事”“不累”“还行”“在哪儿不是这样”,

但诚实的身体早早就做出了反应——我们感到疲惫。

因为人的本能会抗拒重复、机械、毫无成就感的工作,

所以,当我们坐在工位上开始和无意义、挫败感对抗时,

我们就开始了无尽的情绪劳动。

那么,我们有办法减轻这种疲惫感吗?

答案是“有”,用轻体力运动来激活血清素!

研究表明,运动能够促进血清素分泌,提振低落的心情。

血清素含量高,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为什么年轻人常说“上班太累了,想去摇奶茶”?

其实就是希望用轻体力劳动来代替繁重的脑力劳动和情绪劳动,从而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

对很多人而言,一头脑热辞职去“摇奶茶”并不现实,

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在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里见缝插针加入很多动起来的环节,

充分促进血清素分泌。

去洗手间的路上,可以做一做伸展运动;

返回座位之前,去买一杯茶,养成少量多次、放松身体的好习惯;

少坐车,多走路,多溜达,脑子里什么也不想,充分休息大脑。

除了这些见缝插针的动起来外,运动本身也是调节情绪的好工具,

如果你恰好是一个不喜欢运动或者无法运动的人,

你还可以试试健步走,

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史蒂夫·乔布斯就很热衷于健步、散步。

健步走很简单,只需稍稍加快一点散步速度,保持较高的心率,

坚持步行30分钟,就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让我们适时放空大脑,见缝插针地把运动融入工作之中吧。

多走走,相信你的状态一定会大有改观。

02

周一想要过得好

周末安排很重要

周一在年轻人心里已经是宛如伏地魔的存在了:

“我们都知道它迟早会来,但没有人愿意提它的名字。一提它的名字,周围的人就会瞬间面如土色,心如死灰。”

无论你上班多少年,无论你有多坚强,只要你还是一个打工人,都会被“周一”二字轻而易举地击倒

如何减轻周一的疲惫感和悲伤感?

周末的质量很重要。

周末过得不好,新的一周必定会很难熬,

策划一个充满收获感的周末,能为你的周一打下良好基础。

“收获感”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在周末去做什么意义重大的事,

你只需要做那些让自己感到充实和快乐的事。

做家务、电影、书、游戏、散步、短途旅行、音乐节......

或者仅仅只是放空两天。

找到那一件真正能让你愉悦的事情,并且让它成为你的周末主旋律,

那么,你就能恢复足够的能量来应对周一。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放松很重要,但最好不要打乱生物钟。

颠倒黑白的放松确实很吸引人,但这会造成人体生理节律紊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节律”,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要遵循生物钟,

如果周末的节奏太乱,那么周一的早晨我们就需要痛苦地调整工作状态,

令本就“难过”的周一早晨雪上加霜。

03

跳出情绪框架想问题

来瞧瞧,以下场景有没有对你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难缠的客户周末发来信息了,两眼一黑不知如何回复;

项目很难推进,被老板训斥;

同期入职的同事项目进度非常好,获得了升职加薪;

被老板质疑能力不足,陷入自我怀疑。

以上这些场景,相信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除了工作本身会带来压力外,职场中的还有许多无形压力,

比如说上司的评价、同事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沟通,甚至我们与同事之间的差距,都会在无形中对我们造成心理压力,

这些压力使我们陷入情绪泥潭中。

如何走出工作中的情绪泥潭?

可以试试跳出情绪框架想问题。

我们可以用“嫉妒心”来举例。

虽然没有多少人会坦率承认,但是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生出嫉妒心,并且承受着嫉妒心带来的压力。

因为工作是成果导向的,所以我们常常身不由己陷入与他人的成果比较中,

而那些好胜心、自尊心更强的人,就更容易在比较中产生落差感,甚至会生愤怒、仇视、自怨自艾的情绪。

这就是嫉妒心。

嫉妒心会带来各式各样的负面情绪,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但是,轻飘飘地劝大家“放下”“别往心里去”,又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

那么究竟该治好嫉妒心?

你可以在嫉妒心发作时,尝试对自己说这句:“哎呀,‘纹状体’又闹腾起来了。”

近期研究显示,嫉妒与大脑当中一个叫作“纹状体”的部位密切相关。

纹状体是大脑基底核的一部分,主要任务是控制调节,

当嫉妒情绪产生时,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之间的神经回路发挥着关键作用。

所以,当你感到妒火中烧,就是“纹状体”在活跃。

此时你只需要安慰自己一句,会嫉妒并不意味着我是个很差劲的人,这是大脑的生理反应,再正常不过了。

用“纹状体”这个冷冰冰的专业名词替代让人神经敏感的“嫉妒”,

不失为一个平复嫉妒心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仅是嫉妒心,当我们在工作中面对各式各样的负面情绪和压力时,都可以尝试跳出情绪框架来看问题,

用一个具象化的答案回应虚无又汹涌的情绪

又比如,我们即将入职一家新公司,

我们可能会对未知的环境和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而感到恐惧、怯懦,

此时你可以对自己说:“杏仁核,别闹了。前扣带皮层,加油啊!”

杏仁核是恐惧、反感等负面情绪的源头,

前扣带皮层则是额叶的一部分,具有理解复杂事物和调节不确定性等功能,

额叶能够有效抑制杏仁核所产生的对新事物的恐惧感,

当前扣带皮层活跃时,我们就不那么容易恐惧。

当我们把恐惧感归因于杏仁核的“作祟”而非自己时,

我们就跳出了当下的情绪,能够更好地平静下来。

周一烦躁症、上班倦怠感、挫败感、无意义感......

工作中我们会遇到的烦恼实在是太多了,

但幸运的是,相应的解决小tips也有很多。

如果你发现以上三个章节并没有解决你工作中的烦恼,

不如试着翻开这本书《每到周一我就烦》(本文中提到的三个tips就出自这本书)。

《每到周一我就烦》

作者: [日] 西多昌规

来自日本资深精神科医生的打工人关爱手册,写给每个周一稳定发疯的你,

39条简单建议,结合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帮你摆脱职场焦虑。

看完又是精神正常的一天。

祝大家本周工作顺利,后天又是周末啦!

别走,我好怕会失去你!

点个关注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