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官媒文章挑衅社会,假网页为何如此嚣张?

近日,演员辛雨锡爆料称“德云社秦霄贤多次劈腿”,引发网友关注。随后,一篇带有“人民网”标识的评论文章《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在网上传播,有网友误将其解读为“人民网指责辛雨锡爆料低俗”“暗挺秦霄贤”。

然而真相却是,人民网并没有发过这篇文章,此乃彻头彻尾的“套牌”戏法,所谓的网站链接,根本不是人民网社会法治频道的网络地址。警方很快发现,该文章系不法人员假冒媒体名义杜撰,传至网络。

有媒体进一步调查发现,此类仿冒正规网站的行为并非偶发事件。

在黑猫投诉平台,不少网友投诉称被仿冒网站欺骗过。其中,一名网友表示,她曾被一家仿冒的Steam游戏网站骗取数百元:

此前有公开报道,包括农夫山泉、淘宝、茅台、支付宝等境内一些企业官方网站均被不法分子架设虚假网站进行诈骗,外观与正规网站基本一模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仿冒网站仿的不仅是商业平台,甚至高校等事业单位或政府官网也可能被仿冒。

比如,此前在网上可以搜索查询到一个名为“湖北省人事人才服务网”的网站,其主页与同类政务网站主页高度相似,并具备职称查询功能。但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从未开设“湖北省人事人才服务网”。目前,相关部门已将该网站报由省委网信办调查处理。

据媒体调查,假冒网站已经成了一桩桩黑灰生意:客户只需花费几百至几千元,无需提供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无需备案,技术人员即可按照客户需求制作违规网站。一位网页开发人员半小时内就根据要求完成了仿冒网站页面的设计,与原网站相似度近乎100%。

即便仿冒网站想要通过备案,也并不难做到。

一家自称仿冒各类网站的公司从业人员表示,客户只需随便找一张营业执照,再准备法人身份证,两个手机号码、一个邮箱,并提供目标网站即可。

据悉,此类仿冒网站主要在社交平台和即时通讯软件上进行传播。

想做一个假冒网站居然如此容易,那么假网页为何大行其道?

其实,关键还是在于搭建网站技术门槛低、成本低、隐蔽性强、监管治理难度大。据专业人士表示,扒个源代码就能复制一个网站的主页面。而为了绕过国内ICP备案制度逃避监管,不法分子更是直接将服务器设置在境外,私自上线运行违规网站,普通消费者很难发现端倪。

实际上,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打击仿冒网站乱象。由于这类网站服务器常位于境外,且往往针对特定主体定向传播,隐蔽性强,极易逃避监管。

那么这些假网站主要开展什么活动呢?

以经济利益诱惑网民注册充值

通过组织退款清算、售卖低价商品、编造“高回报”投资分红项目、谎称快速理赔、提供低价充值渠道等方式,引诱网民注册充值,参与投资消费活动。

套取个人信息

以转账提现、发放补贴、登记注销等为由,诱骗网民提供身份证号、手机验证码、银行卡账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

假冒客服诱导打款转账

设置虚假客服系统,以售后服务、协助解决订单问题为名义诱导网民打款转账实施诈骗。

还有的假冒政府网站售卖假证书等。

可见,仿冒网站看似简单而廉价,但危害巨大,背后对应着一个个领域的造假欺诈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声誉和正常经营活动,还损害网民利益。面对这样的危害,相关部门已重拳出击。

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专项行动,将“仿冒、假冒新闻网站、报刊社、广播电视机构、通讯社等新闻单位,或者擅自使用“‘新闻’‘报道’等具有新闻属性的名称、标识开设网站平台、注册账号、发布信息”,列为重点整治的突出问题。

专家表示,治理假冒网站,最有效的还是要增强打击力度。

监管机构要发挥技术优势进行日常巡查,一旦发现疑似仿冒网站,及时通报被仿冒主体、进行确认,最后由工信部门、公安部门等严肃查处;相关互联网服务接入提供商,要事先做好动态感知,实时识别,建立数据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及早地做第一道防护,尽量减少它到境内,尤其是接触广大中国用户的机会。只有重拳出击,重点整治,提高违法成本和代价,使那些不法分子和假冒网站只要露头就被打,才能有效遏制假冒网站的泛滥势头。

编辑:cc

综合自中国之声、澎湃新闻、中央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