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来袭 放宽用途加强监管

(示意图/达志影像)

PayPal本月初宣布将发行稳定币(stablecoin) PayPal USD,增加支付工具之选项。同时间,暱称「V神」的以太坊创办人Vitalik Buterin来台,妥妥刷了一波币圈存在感。而金管会邀集20余家虚拟货币业者商讨《虚拟通货平台及业者事业指导原则》内容,预计9月出台,正式走向纳管时代。

由于金管会秉持虚拟货币乃投资商品之认知,故指导原则仅订定最低监管密度,业者须符合《洗钱防制法》的规范,余待未来同业公会成立之后,发展自律规范。

乍看之下,以自律为主的低密度监理架构呼应了网路界一直以来的去管制化思维,然那是以限缩虚拟货币用途,不开放其他金融功能,如存放款、支付及借贷等为前提。如果要让虚拟货币成为更全面应用的金融工具,就必须有更完善的监理机制。

故我们应回答的问题是:应否放宽虚拟货币的业务范围,并纳入合规机制?对非币圈人士而言,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毋宁是个更熟悉的字眼,最有名的币种包括比特币及以太币,也同时带着浓浓的投资甚或投机味。但加密货币中的稳定币,虽然在超过2兆美元的市值(2021年)中仅占一小部分(约3%),但在近年发展中越被重视,也被视为链结虚拟与实体货币的渠道。

稳定币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加密货币去中心化、高风险的特性,而发展以其他资产为担保,稳定其币值的虚拟货币。鉴于加密货币币值过去数年波动巨大,不适合用于支付、借贷,甚或影响NFT (Non-Fungible Token)商品的发行与推广,故以稳定币从事金融交易,可保有去中心化、隐密等原加密货币特性,又可降低风险,应是数位交易之金融工具首选。

识者或谓稳定币依然问题丛生。2021年10月美国期货委员会(CFTC)重罚发行USDT业者Tether 410万美金,因其只提拨了相当于总资产27.6%的储备美元。另一稳定币TerraUSD,非提拨实体资产,而以演算法及智慧合约稳定其币值,因失去市场信赖,于2022年5月币值大幅滑落,终至崩盘。

上述例子证明了,稳定币应如同实体货币应有适足储备金,而不能仅与演算法勾稽;更说明了稳定币必须要有明确的规管机制,才能稳定消费者信心,广泛应用于金融交易。

台湾若允许以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可轻易融入现行市场,一点违和感也没有。稳定币在实际运作面就如同电子支付,可绑定在载具中如悠游卡、Apple Pay,或应服端如街口支付或Line Pay,而台湾推行电子票证及支付已行之有年。然众多支付工具已充斥在商家收银台上,在台湾推动稳定币的意义又为何?相较于台湾支付工具多限本地使用,缺乏国际连结,稳定虚拟货币可允许消费者在自己帐户里跨越国境存提及支付,而不须承担汇兑损失。

加密货币终将冲破国界藩篱,让消费者享受单一货币的好处。台湾若将虚拟货币只限缩于投资商品,新台币将会逐渐失去话语权。为促使新台币跨出台湾,让消费者得利,政府应放宽虚拟货币之业务范围,但加强其监管力道,才能降低交易风险,保障双方权益。

至于支付稳定币之法规架构如何订之?我赞成陈冲前行政院长所言:依《银行法》第22-1条进入沙盒练兵?或是准用《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办理?还是学美国以专法订之,端看何者社会成本较低而定之。

(作者为元智大学资讯管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