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货币 促进台湾整体经济成长

传记文学746期《一九四九年 惊涛骇浪的新台币》

隔年一九五○年一月五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再发表「不介入台湾海峡争端」声明,并宣布撤侨,次日英国也正式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设想如果没有「新台币」及时发挥货币功能,有效压制通膨、社会金融趋稳,如果没有百万败退来台的军民誓死保卫,在美国再明白不过的「袖手旁观」政策下,如何让台湾免于战火的生灵涂炭?又如何让台湾结合成「反共复国」的生命共同体、免于被「解放」?

「新台币」发行之时,对台湾而言,用「危如累卵、千钧一发」来形容,也绝不为过;美国中央情报局研判国府撑不了多久,台湾至多一年即将不保,故有「袖手旁观」政策的出台。可台湾竟奇迹似的没被「赤化」,一般咸认定是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韩战爆发,美国因此提高对台湾战略价值的重视,才救了台湾。

近年随着美国当年决策档案的开放,事实似乎并非如此简单,在《韩战救台湾?解读美国对台政策》一书的内容介绍中指出,韩战后期,台湾内部的局势稳定,让本来被认为行将「寿终正寝」的国民政府,逐渐在美国决策者心目中,从负债变成资产,才转而改变不介入的袖手旁观政策,全力支援以「反共抗俄」为职志的蒋介石,围堵共产党的扩张。

虽有储备金的「新台币」,发行后一年之内对美元即贬了一倍,到十元换一美元;金门古宁头战役、海南岛与舟山群岛撤退等大量军费开销,迫使政府「秘密」再开印钞机,加印了五千万元新台币;中华民国败退来台的前两年,这段被美国「抛弃」、很可能被中共「解放」的惊涛骇浪期间,「新台币」最终没向下沉沦,正是中华民国能起死回生的保命符。

在国民政府败退来台之初,军政、行政等各项开销之大,大陆运到台湾的黄金、白银、银元、外汇消耗之快,可想而知。韩战爆发,自一九五一年,美援物资开始源源运抵台湾,加上台湾三阶段的土地改革:「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有成,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日,中华民国与美国签定《中美共同防御条约》(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台湾平安渡过了最艰难的五年。

然不可讳言,起于一九五一年迄于一九六五年,这十五年间,平均每年约一亿美元的美援,不仅平衡了当时国民政府财政赤字,让「新台币」更趋稳定,促进了台湾整体经济成长,对日后的台湾经济起飞,有不可抹灭之功。(四之四;全文请见《传记文学》2024年七月7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