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上半年融资额超300亿元 科技创新渗透多环节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圆明园VR文博智能眼镜体验,与历史人物展开一场虚拟对话……作为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营报》记者在9月21日举行的“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以下简称“大会”)现场看到,众多文创科技成果纷纷亮相,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激活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在上述大会中发布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的融资金额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并购市场共发生35起并购事件,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融资项目数为208次,融资金额为302.3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9.3%。
《报告》副主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君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文化新业态的发展与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趋势密切相关。科技创新已经快速应用于文化产业链各环节,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如AI大模型与AI垂类模型应用工具全面提高了内容生成效率。
文化新业态引领增长 科技提效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继续展现较强的增长势头。2023年下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158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投资运营、新闻信息服务这三个领域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43.5%、30.4%和19.8%。
《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 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961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文化新业态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27024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到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营业收入的41.6%。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进入文化产业,势必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
《报告》显示,科技创新已快速应用于文化产业链各环节。如营销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营销监控,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度,提高销售转化率,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创意设计环节,全面提高内容生成效率。在提供影像与设计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中,超80%的业务处理已经使用了泛人工智能技术。
此外,上市文化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上市文化企业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达到7.5%,研发支出占比高于资本市场全行业平均水平。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大会现场,就展出了信息技术在文化内容生成、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高端设备、信息传播、文化体验消费等产业链环节的多个落地项目:北京生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多模态AI塑造沉浸式交互内容”、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兵马俑VR影院”、华粹星光(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华粹AI文博导览超级助手”等都引发了现场参会人士关注。
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成投融资重点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提速,投融资市场的融资金额也在稳步提升。
《报告》显示,2023年下半年,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的融资项目数为216次,融资金额为419.2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3.1%。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融资项目数为208次,融资金额为302.3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9.3%。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文化类项目或企业通过国内私募股权融资的次数最多,达131次;通过国内债券市场融资的金额最多,短期和长期债券合计融资212.0亿元。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报告》披露,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通过短期和长期债券融资事件数量分别同比增长66.7%和150.0%;文化产业短期与长期债券融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63.5%与187.8%。
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并购市场共发生35起并购事件。其中24起并购项目有上市及挂牌企业的参与,并购金额占到整个并购市场可统计金额的76.5%。北京市并购事件数量和金额在全国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报告》,2024年上半年,共有72个私募股权融资项目发生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与数字资产和云计算等新兴赛道,占到私募股权市场融资项目总数的55.0%。文化产业的多场景垂直应用创新落地加速,推动上下游产业链智能化升级。
IDG资本合伙人、和谐远达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李建光就针对文旅行业总结出了三点投资方法论:一是深度绑定旗舰型人才、黄金搭档、连续成功创业者;二是敏锐洞察开创性模式的商业机会;三是不断刷新认知,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梁君健也表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迎来新机遇,下一步文化与金融的合作可从三个方面助力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一是培育耐心资本,扩大有效投资。鼓励文化领域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发挥产业基金的功能,为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长期可持续的市场化资金来源。二是加强财政金融联动,强化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三是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提升市场主体活力。鼓励上市企业聚焦主业,通过并购、资产重组、再融资等方式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
(编辑:李晖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