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和洋漢文化交融-建築師井手薰設計的「建功神社」

最近国立历史博物馆整建案,引起建筑界议论纷纷,不同世代的建筑师们,明显表达出不同的意见,不过大家能够开诚布公,就建筑文化议题热烈交流意见,也算是好事一桩。

大家在印象中都觉得,南海学园的建筑就应该是北方宫殿式的风格,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就在史博馆旁边的南海学园里,却隐藏着一座谜样的神社-建功神社。1930年由日本建筑师井手薰设计的建功神社,造型颠覆日本传统神社建筑形式,以一种融合和、洋、汉的风格呈现,没有斜屋顶燕尾,却有着明显的圆顶,整体造型类似拜占庭建筑的风格。

昔日的建功神社,目前是「国立艺术教育馆」。图/李清志提供

建筑师井守薰在台北另外有一栋西洋建筑作品-济南长老教会,是一座红砖造的教堂建筑,砖工非常细致,比例也非常优雅,从建筑作品可以感觉到设计者熟谙西洋建筑的体例。井手薰认为当年的日本早已西化,不论是饮食、语言、服装等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神社建筑也不必一味地守旧,可以加入西方或其他东方建筑的元素。

日本当年还有一位与井手薰类似的前卫建筑师-伊东忠太,他在东京设计的筑地本愿寺,颠覆了日本传统寺庙的建筑风格,以印度古代佛教建筑为蓝本,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寺院建筑,伊东忠太不仅前卫大胆,更喜欢妖怪神兽,在他的建筑上经常出现长了翅膀的狮子、牛、象等生物,也会出现中国建筑上的神兽。如果你进入筑地本愿寺,可以感受到不同于一般寺庙的氛围,甚至寺院内还有管风琴,乐音缭绕,让人有如来到歌德大教堂里。

但是战后国民政府规画南海学园,将建功神社改造变形,不只是拆除神社前鸟居、石灯笼等设施,还为建功神社换穿中国式衣服,戴上中国式帽子,让人完全认不出神社原本的面貌;建功神社在当年的政治氛围下,被改造成中国北方宫殿式风格的外表,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建筑经常就是政治意识的产物。所以有些人来到南海学园内,试图去寻找旧日的建功神社,却是百寻不着,原来建功神社早已经被整容换脸,让人无法辨识昔日的模样。

昔日的建功神社,目前被称为是「国立艺术教育馆」,外表有朱红柱式,黄色屋瓦,攒尖圆顶,乍看是一栋中国式建筑,但是一走入室内大厅,就像是走进圣索菲亚大教堂一样,令人赞叹!高耸的圆顶依然还存在,只是被画上青天白日图案,周边还有圆拱门环绕,而周边圆型装饰中,也被加上梅花装饰,但是整体空间氛围还是很有异国情调!外表虽然被改造成中国风,内部空间却还是西方寺院风格,强烈的风格差异,让人感到困惑与惊异。

可惜的是,虽然被称作是「国立艺术教育馆」,而且拥有令人赞叹的内部空间,但是过去策展内容一直很普通,未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与讨论,所以大部分的台北市民几乎都未曾进去参观过,也不知道南海学园里,竟然隐藏着一座谜样的神社建筑。

比起国立历史博物馆,建功神社这栋建筑更让我感到有兴趣!

因为这栋建筑原本就是一座混血的建筑(融合和洋汉文化),但是战后又被强行改造成中国式的外表,可谓是命运多舛、身世复杂,非常值得大家更多的关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