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者李清志/社會住宅與公共藝術 文化創新潛移默化
那天去参观台北广慈社会住宅,让我对于台湾国宅的发展重新改观!
广慈社宅公共艺术,彭冠杰美化电箱的空间识别装置「祝」。图╱李清志提供
过去国宅的空间环境给人的印象,总是破旧、粗糙,又缺乏设计美感,加上龙蛇杂处,缺乏管理,很快就沦为城市中的毒瘤,让人不敢靠近。七〇年代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的Pruitt-Igoe集合住宅,就是因为环境恶劣、治安败坏,最后无法管理改善,只能将整栋住宅炸毁,甚至被建筑理论家查理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视为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死亡。
不过这几年欧洲社会住宅的发展,却令人十分惊艳,特别是北欧及荷兰的社会住宅,不只是只给低收入户来使用,同时也照顾到社会中不同族群的需要,特别是初出社会,来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以及独居老人或单亲家庭等等。这些社会住宅设计新颖、收费合理,又有宽广的公园绿地,深受大家的喜爱。
广慈社宅公共艺术,徐永旭设计的「光之巢」。图╱李清志提供
广慈社会住宅是信义区少见大规模开发规画的集合住宅案,周围环绕公园绿地,拥有广大的开放空间,同时设置有育婴、老人日照单位,让住户没有后顾之忧;更棒的是,社会住宅四周设置有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国际水准,很难想像社会住宅居然设置有如此高水准的公共艺术品。
这些公共艺术品包括有梁豫漳设计的「流亭」、林圣峰设计的「大树下的山水客厅」,以及徐永旭的「光之巢」,还有美化电箱的空间识别装置「祝」等。徐永旭老师的大型陶瓷作品是国内十分受欢迎,许多豪宅大楼都会购买他的大型陶瓷作品去妆点豪宅大厅,因为他的作品巨大壮观,非常适合豪宅的气派门厅,徐老师有自己大型的窑炉,可以烧制出别人所做不到的大型作品,这次广慈社会住宅可以设置他的作品,的确很令人羡慕。
广慈社宅公共艺术,林圣峰设计的「大树下的山水客厅」。图╱李清志提供
林圣峰老师擅长使用看似不起眼的材料,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新竹南寮渔港「波光市集」建筑,就是他的经典作品,这次他在广慈社宅的作品「大树下的山水客厅」,使用钢筋弯制成一座亭子,弯钢筋原本是建筑工程中,非常基础的工程技术,但是他却把这项技术发挥到艺术的境界,令人联想到十九世纪末巴黎的新艺术时期作品。
广慈社宅公共艺术,梁豫漳设计的「流亭」。图╱李清志提供
梁豫璋建筑师的作品「流亭」,阳刚的建材,却有流动的美感;作品以耐候钢为材料,曝晒在外多年,也不需要再涂油漆保养,因此在欧美各国经常可以看到以这类材料制作的公共艺术品。彭冠杰的作品「祝」则是在电箱上的识别系统创作,有些图案类似马雅文化的鸟兽图形,其实是因为四周就是四兽山,因此将四兽图案化,安置在我们生活环境里,非常贴切适合。
广慈社会住宅工程进行中,就设置有「我们在家—广慈博爱社宅公共艺术计划」工作站,企图以「公共艺术」启动社会住宅文化创新,不只是户外的公共艺术品设置,他们也推动艺术家进驻社区的计划,带领居民借着艺术计划,探讨广慈社宅附近历史记忆,以及身体与内心世界的再发现。
广慈社会住宅的公共艺术作品,都是具有国际水准的优秀作品,让人对于台湾社会住宅的环境刮目相看!公共艺术对于社区的影响其实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的社宅有如此高水准的公共艺术作品,真的令人十分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