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空间“莲”通美好新生活

□苏报驻张家港记者 陈梦娇 见习记者 张东慧

初冬早上,张家港保税区金港文化中心里一片欢声笑语。

循声而入,里面有排练广场舞的、亲子阅读的,还有民俗文化市集。摄影爱好者许炎举起单反相机,定格着美好瞬间。

2022年,投资4.5亿元、总用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金港文化中心开门迎客,成为张家港单体投资最大的文化空间,每年开展千余场优质公共文化活动。

精神共富,文化先行。作为张家港经济发展的龙头板块,张家港保税区在注重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以一座家门口的文化中心,打开公共文化服务大门,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高质量文化供给,书写现代化城市文明新篇章。

“睡莲”绽放点亮文化新空间

长达9.12米的“中国龙筷子”、精美绝伦的漆扇、细致入微的钩织婴儿鞋……近日,“华枝春满”张家港市首届优秀民间工艺精品展暨苏州市民间工艺特邀作品展在金港文化中心火热展出。不少市民前来,一睹130余件独具匠心的民间艺术作品风采。

家住张家港市金港街道的刘先生平时爱好制作皮具、编织手链等,第一时间前来观展。他说:“手工艺品的展览离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更近,更受群众欢迎。”

看一场展览、听一场艺术讲座、体验一门特色手工技艺……对张家港保税区周边居民来说,这样诗意的生活已属日常。

从空中俯瞰金港文化中心,它犹如一朵漂浮在荷塘中的睡莲悄然绽放,香山高塔倒映在水景屋面上,江南水乡浓浓韵味。

“睡莲花瓣”分别对应着档案馆、文化馆、少年宫、图书馆、美术馆、健身中心等功能区域,周边辅以配套休闲广场、轮滑场地、篮球场、健身步道等运动健身场地。整个中心集展览、休闲、教育、观演、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在此基础上,该中心积极探索“文化+”模式,在各个馆内因地制宜打造文旅客厅、数字文化展示空间、“暨阳玫瑰·最美妇女微家”、“保”贝公益手作室、社区教育之家等阵地,创新性打造现代文化精神空间。

一批批“小而美”的新场景,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拥抱“诗和远方”。

在“酥”式生活民俗文化市集上,非遗漆扇、手工扎染、爱心义卖等摊位琳琅满目,市民们在选购心仪物品的同时,献出了一份爱心;在小剧场,“光影养分”公益电影正在热映,传来阵阵笑声;在舞蹈练习室,老年大学的模特班学员穿着旗袍,优雅地练习形体……

模特班上55岁的徐秀云说:“过去,活动空间有限,大家排练都要地方。现在教室宽敞明亮,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优质的环境令徐秀云的晚年生活更为丰富,她还报了广场舞课和拉丁舞课,一周三次到金港文化中心“签到”。

文化空间全新绽放,不仅丰富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成为张家港保税区的文化新地标,不断“出圈”。今年,金港文化中心入选2023年度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类)TOP60名单。

千场文化活动上“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11月30日晚上8点30分,在上完“文化润万家”市民文化夜校(二期)咖啡班的最后一堂课后,黄艺涵和伙伴们依依不舍地走出金港文化中心。

在过去的两个月,每逢周六,黄艺涵都会穿过一条马路,从办公室来到夜校,和“小伙伴们”一起“学艺”。

“现在,我已经从咖啡小白晋升为新手咖啡师,打奶泡、拉花不在话下!”黄艺涵自豪地说。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今年,张家港保税区开设“文化润万家”市民文化夜校,精准聚焦市民文化需求,依托学校、社区、专业院团等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在周末晚间时段为18-55周岁中青年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成为当地居民流行的一种夜生活。

夜校报名当天,近千人在线抢课,其中书法课和绘画课10秒就被抢光,半小时内,摄影、情景表演、美妆等20类课程400多个名额告罄。

有上夜校的,也有来早读的。每天早晨9点,图书馆的自习区总是能见到杨辰的身影:“我最近在准备考试,这里的环境很安逸,能让我专注不少,想借阅的书也十分齐全。”

居民的获得感,得益于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优化。

开馆2年来,金港文化中心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为服务理念,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莲’通美好”文化惠民项目,常态化开展文化“莲”学、艺术“莲”享、书香“莲”品、老幼“莲”育、时光“莲”忆五大系列活动,持续实施“魅力女性”素养提升、“5+2”馆校研学、“七彩假日”公益培训班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的文化体验。

“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几乎每个年龄段群体,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金港文化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季樱说,截至目前,金港文化中心开展公益类文化活动1000余场,惠及周边群众近80万人次。

优质文化资源怎么更好地直达基层?

金港文化中心链接市、省资源,将“高大上”的文化内容搬到居民家门口。“迎冬奥”奥运文化藏品展、“百年江苏”大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展、“汲古为新”全国当代篆书临创邀请展、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精品展(江苏苏州巡展)等精品展览广受好评,并配套开展“四季游‘莲’·‘艺’起来看展”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爱好者的积极参与。

文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代生活的体现。张家港保税区正以开放的视野、创新的思维,不断拓展文化空间,丰富文化供给,让文化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强大动力。

共建共享为幸福生活“加码”

今年10月1日至5日,香山锡剧队的文化志愿者们为老百姓送上了一场文化“大餐”,《珍珠塔》《玉蜻蜓》《江姐》等经典曲目好戏连台。舞台周围,观众或站或坐,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着演出的精彩瞬间,精彩的演出令观众直呼“很哇塞”。

“金港文化中心自开启惠民演出以来,每次都座无虚席。”文化志愿者、香山锡剧队队长曹雪珍介绍,“老百姓爱听什么,想听什么,我们就唱什么!随叫随到!”

如何让文化阵地真正融入居民生活,与城市发展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金港文化中心聚焦目标人群,培育一支全民参与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探索共建共享新模式,让文化新空间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方面,依托张家港市级文化单位、学校、社会公益团队等资源,张家港金港文化中心成立“同心莲”文化志愿服务联盟,挖掘文化能人,组建和培育旗袍、技艺、朗诵等12支文化艺术团队,开展文化文艺传播、文明行为倡导、科普宣传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该联盟共吸纳志愿者579人,涵盖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学与高校学生等各类人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累计参与2151人次,服务时长达到5615小时。

另一方面,金港文化中心吸纳社会各界志愿者力量,组建公益讲师团队、企业青年服务团队、大学生阅读推广团队、小小讲解员团队等多支服务小队,资源联动、服务共享,增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畅通志愿服务供需双向互动渠道,我们通过‘金港潮’微信公众号、意见反馈簿等,面向老百姓征集志愿服务‘需求清单’,针对呼声较高的‘清单’,我们会‘接单’实施。”季樱介绍。

志愿者们的爱心还能“兑换”。为鼓励更多的居民加入志愿者行列,弘扬向上向善能量,金港文化中心探索建立志愿者兑换服务制度,志愿者每参与一次活动记10分,所得积分累计额可兑换保温杯、雨伞等相应物品……以“小积分”回馈志愿者“大能量”,让志愿者的爱心得到“双向循环”。

“从始于颜值的‘乍见之欢’到朝夕相伴的‘久处不厌’,作为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我们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文化服务,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市民的精神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张家港保税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严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