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心之所向

2024年,你有没有跟着影视作品去旅行?有没有为了看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回望过去一年,影视场景、热门演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文化为旅游增添魅力,旅游成为文化的生动载体。

2024年,电视剧《繁花》热播,吸引游客跟着《繁花》去城市漫步,重温20世纪90年代摩登又充满烟火气的上海,打卡黄河路、和平饭店、复兴公园等城市地标。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后,剧中壮美风景和治愈剧情引发观众对“诗和远方”的憧憬,当地旅游企业结合电视剧拍摄场景,推出《我的阿勒泰》相关旅游路线,剧里的“张凤侠小卖部”“巴太树”“白哈巴村”成为热门打卡地。

过去一年,影视作品成为“种草”城市最好的方式。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4.5%的中国游客表示,会在观看某部影视作品后,对一个从未关注过的目的地或景点心生向往。

爱奇艺公司副总裁兼总编辑王兆楠认为,影视内容题材的丰富包容、场景消费和体验经济的崛起,为影视文旅联动带来了新契机。特别是近年来,现实题材创作持续火热,主题不断深化,让作品里的城市与现实中的大众产生了更多的情绪共鸣和情感连接。

2024年,遍地开花的演唱会也为文旅消费增添热度。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跟着演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看到演出经济的杠杆效应和溢出效应凸显,各地纷纷加码吸引大型演唱会落地。

美团文旅研究院院长路梦西表示,演唱会热带动城市文旅、交通、住宿、餐饮、零售、文创等相关行业消费增长。透过演唱会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举办城市在软硬件、服务能力、治理能力上不断提升,演唱会经济为城市文旅消费增添新动能。

无论是“跟着影视去旅行”还是“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都体现了文旅市场沉浸式、强互动、重体验的新趋势,其背后,是场景消费的崛起。

专家指出,过去的消费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场景消费更注重个性化和体验感,追求的是包含内容和体验在内的新生活方式。现在的游客不只当观众,还需要真实地参与到故事之中,这为扩大文旅消费带来新机遇。

让游客从心动变为行动,其实只需要一个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化IP。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之后,云南大理把剧中的场景进行改造,“有风小院”成为大理热门打卡地。“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涌到这里,就是想看一看剧中主人公到底住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有风小院副店长杨彦恒介绍。

许多城市抓住影视热点打造新场景、新业态,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延长文旅热度。2024年,《苍兰决》VR全感剧场、《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落地澳门、深圳、北京等城市。《玫瑰的故事》播出后,瑞幸咖啡顺势推出同款咖啡,销售火爆。多样场景满足了观众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文化IP的商业价值。

专家认为,随着线下商业和消费者的行为变化,优质内容IP对场景的赋能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旅拍、民宿、康养这些新兴业态都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相关行业要继续推进内容IP多样式开发,推动影视文旅深度融合。城市应该围绕影视IP创新更多消费场景,进一步提升文旅消费品质,增强消费体验。

借助影视、演出等流量效应,旅游目的地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触达更多人群。随着越来越多文旅目的地被“捧红”,如何将流量变“留量”,让人与城产生长久的情感连接,还需行业持续破题。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认为,不断满足观众线下体验需求,要将剧中场景更好地转化为现实中的文旅场景,让观众在旅游中找寻到影视剧给他们带来的美好观感,可以结合剧集剧情联动取景地打造文旅街区、主题乐园、虚拟体验等沉浸式体验场景。

网络热度不等同于现实客流,一时的热度也不等于持久的热度。专家指出,文旅目的地要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归根到底还是要练好旅游内功,不断增强旅游目的地的承载力,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优化服务产品和供给,从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让城市发展真正从文旅热中受益。 (经济日报记者 姜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