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职业是造火箭
你所能向往的最深宇宙,不止有马斯克的身影,还有一群年轻的中国90后。
一个月前,SpaceX公司的“星舰”在美国得克萨斯发射场进行了第二次试验性发射。次月,由中国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少有人知道的是,朱雀二号是全球第一款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可以说创造了人类的历史。但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家民营航天公司里的大部分航天人平均年龄只有33岁不到。
乍一提航天,似乎在大多数人心中,对航天人的印象依旧停留在杨利伟等一行人。殊不知此刻的航天业内,早有一群年轻人躬身其中,创造着自己或许稚嫩却注定不凡的太空梦。
2015年,31岁的张昌武创办了蓝箭航天,短短8年过去,蓝箭航天已成为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
这支在投资人名单上排名第一梯队的商业航天公司,还有大量科研人员是90后。带着对新一代航天人的好奇,本期显微故事找到了这群年轻的航天人,开始了这次采访。
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见了新一批的航天人更生动活泼的一面,也看到了中国航天精神的传承,以及守正创新的一面。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杨佳
编辑 | 万芳
初见小米时,很难想到眼前这个瘦小斯文的姑娘是做研发火箭的。
94年出生的小米是蓝箭航天火箭研发部制导设计师,工作内容是为火箭提供指控指令、改变其运动轨迹,从而到达目的地。
图 | 年轻的小米
你可以把她的工作理解为,“掌握着火箭的方向盘”。由于能让火箭“指哪儿打哪儿”,在电影中她的岗位常被塑造成为“科学狂人”般的中年男人形象,许多人见到她第一反应都是“这么年轻的小姑娘,居然是搞火箭的?”
“因为年轻被质疑,应该是我们这代航天人的常态了”,穿着碎花半长裙的小米笑着说。
由于航天工作自带硬核科技的神秘感,又充满“大国重器”的磅礴气势,大部分普通人对航天工作人员印象是严肃而老成的,“其实我们这一代航天人不太一样”。
年轻化是这一代航天人的显著特征。2008年,中国“神七”发射成功时,美国宇航局局长米切尔•格里芬曾感慨:“中国航天令人感到害怕的是它拥有大批年轻科学家。”
彼时中国航天大军中,80%是40岁以下技术人员,平均年龄比主要航天大国同行年轻十几岁。
近十多年来,中国航天技术一路赶超,目前航天领域平均年龄已经来到了35岁以下,其中嫦娥团队平均33岁,天问一号团队平均年龄35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1岁。
小米所在的商业航天企业蓝箭航天,团队平均年龄也不超过35岁,公司核心创始人张昌武2015年在北京鼓楼附近创办公司时也不过31岁。
和外界“航天是旱涝保收的职业,按部就班工作”的设想不同,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远比外界想象得更努力而辛苦。
去年一年,蓝箭动力研发部总装设计工程师齐景跑了公司在湖州、嘉兴、酒泉、北京还有西安的基地,全程跟进发动机的组装和全件的组装、以及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交流。
图 | 身着蓝箭航天员工服的齐景
“听起来不太忙对吧?一台火箭发动机有上万个零部件,三百多个喷嘴,六百条多焊缝”,齐景停顿了一会补充道,“但是我们朱雀二号仅一级发动机就由四台发动机组成。”
除此之外,航天属于高科技领域,需要不断做探索——这代表着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需要从业者拿时间换效果,因此加班、熬夜、通宵是常态。
“有时候刚解决一个问题,还没来得及庆祝,新的问题就来了”,入行以来,齐景几乎没有准点下过班,他“抱怨”有时候运动都是奢望。
由于工作压力大,作为蓝箭航天的HR,倩倩总是在想办法给大家谋福利,最近她刚策划完一场生日会,正在想办法办一场属于航天人的年会,“让外界知道我们到底在干嘛”。
在走近新一代的航天人的生活后,我们发现了他们作为年轻人的另一面,那是和所有关于“航天英雄”的宏大叙事不同,生动的一面。
许多人的航天梦始于2003年。那年杨利伟在太空中迈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步,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也影响了千万国人。倩倩就是被影响的年轻人之一。
1997年出生的倩倩清晰记得当时跟父母一起在电视里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后,父母的喜悦、屏幕那头举国欢庆的场景,让她觉得“做火箭是一件很酷的事”。
从那时起,她心中就种下了“航天梦”。毕业后,看到蓝箭航天招人时,倩倩毫不犹豫投递了简历。就连面试的时侯,她也和HR喋喋不休童年时就萌生的“航天梦”。
不过,入职后倩倩才发现这份工作和心中所幻想的有落差。“看起来炫酷遨游太空的工作,其实是同事们一张张图纸、一次次计算、一个个零件堆出来的”。
倩倩还记得在酒泉发射基地看到的同事。朱雀二号遥二发射期间正是酷暑,遥三期间又是寒冬,试验队成员们每日早出晚归,年轻的肌肤在西北强烈的日照和寒风中干涸、皴裂,“真的太苦了”。
诚然,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我们能眺望到的宇宙空间有多辽阔,都需每一个普通航天人去脚踏实地去探索,航天领域的每个型号迭代、每次技术突破,都凝聚着航天人的勇气与汗水。
图 | 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现场
这一点,齐景深有感悟,“在我们领域,有个词叫‘动力先行”,只有搞定了发动机,火箭产品才能上台阶,因此动力的研发工作要比火箭总体前置几年。”
更何况当时我国液氧甲烷火箭技术路线尚且空白,并未有成功案例,在做相关研发时难上加难。但齐景所在的蓝箭动力团队,愣是把以液氧甲烷为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从无到有做了出来。
“一枚火箭的造价并不低,而当时我们还处于验证自身技术、没有订单的状态。对我们商业航天公司来说,一旦失败,可能再也没机会”,那时候齐景经常失眠,他怕自己没做好,导致同事们努力白费。
另一方面,随着航天事业进入新阶段,新一代航天人面临的压力也全然不同。在航天领域,结果向来只有0和1,没有0.5的存在。要想做出成绩、证明自己,就必须“成功”。
早先中国航天事业刚起步,多是探索性工作,只要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即算成功;但随着各国航天技术大爆发后,再要往前做推进,面临的困难和压力都呈指数级倍数增长。
此外随着航天技术应用于商业化领域,对“成功”的定义也从“一次成功变成了次次成功”,“如果不能保证火箭的稳定性、确保每一次发射都成功,那也意味着失败”,小米说。
这是一个很难接受“失败”的行业,也是不相信泪水的事业。换句话说,这个领域留给大家的容错率几乎为0,一旦出现纰漏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没有取得“成功”之前,从业者也没有办法走到大众面前去讲述自己的不易,大部分压力只能自我消化。
“我们公司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培养爱好来缓解压力”,齐景的爱好是运动,他团队中不少年轻95后的爱好是动漫、游戏或者旅游。
“这些爱好时间成本太高,不少人将目光转到了潮玩上。”包括倩倩在内,在蓝箭航天的办公室里,许多人工位上都摆放着若干不同系列的潮玩。
图 | 齐景的桌面上收藏的泡泡玛特漫威复仇者联盟经典系列
作为蓝箭航天的HR,倩倩负责薪酬福利模块,她描述自己的工作为“通过工资、奖金、激励福利等措施给公司的员工带来快乐”。
最近倩倩通过对公司观察发现,最能给员工们带来快乐的方式是“发盲盒”。在蓝箭航天,许多年轻员工的工位上都摆放着若干不同系列的潮玩。“我们还经常有人带‘娃’到公司交换”,她打算将潮玩纳入公司福利,“目前这是公司呼声最高的项目。”
最让倩倩意外的是,这次发射的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身上,居然印着她最喜欢的IP ——SKULLPANDA的新系列“庭前墨梅”中的形象剪影。
图 | 印有泡泡玛特庭前墨梅系列形象剪影的火箭
“我完全没有想到,我们的火箭可以和泡泡玛特联名”,倩倩说道,但仔细思考也能理解联名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泡泡玛特的设计师们的脑洞大开,与航天工作中的创新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刚得知蓝箭会和泡泡玛特合作时,倩倩和其他同事都在猜究竟是哪款IP。“最后看到竟然是我最喜欢的SKULLPANDA,真是激动得难以言表,联名周边我一定会买买买的”,倩倩觉得,这是一次完全适配的碰撞。
图 | 蓝箭航天和泡泡玛特联名的SKULLPANDA宇宙暗香系列潮玩周边
SKULLPANDA的设计理念,是一个自由穿梭在宇宙中的个体,朱雀则是冲破天际的火箭,两者的结合既新颖又恰到好处,也和蓝箭航天的使命高度一致。
“毕竟,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了你的太空梦’”。
代表年轻人精神的潮玩,如同一道裂缝,成了这群为航天献身的年轻人表达自己情绪的出口。
在被问到,航天如此辛苦,为何还愿意投身其中时,这群年轻人脸上不约而同浮现出了微笑,语调也变得轻快起来。
齐景是被航天精神打动。他大学就读航天专业,航天精神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早已随着两弹一星的故事嵌入他的心底。
毕业后他也尝试过其他工作,但最终兜兜转转,齐景还是回到了航天领域,他觉得“人还是要做出自己的价值”,由此坚守航天领域。
小米坚持的原因是因为“浪漫”。
从屈原《天问》到天宫空间站,叩问星辰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作为上古四大神兽,以朱雀之名命名火箭,无疑是跨越时空对先民的一种回应。喜欢传统文化的她,希望能够延续这种宇宙级的浪漫。
每个人留守的原因都不尽相同,但对未来的期许却高度一致。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公司,能够走向世界”,就像当初中国的航天事业一样,能冲破枷锁,上可游九天揽星辰,下可巡五湖纵云海,在人类从未踏足的领域,留下了足迹。
倩倩还记得,7月份朱雀二号遥二发射时,她和部分同事无法去现场,但远程看到火箭点火升空时,办公室被欢呼声淹没,“几乎每个人都哭了”。
这次遥三发射,虽然她依旧驻守北京总部,但这一次,她准备了属于她和航天事业的“小浪漫”。
倩倩最喜欢SKULLPANDA庭前墨梅系列,在其发售的第一周周末就去“抽娃”,还很幸运地一下子就抽到了自己最心仪的那款。于是,这次观礼她特意选了庭前墨梅系列中名为“观·沈醉”的“娃”去观礼”,还给“娃”拍了套照片。
这是系列中唯一一款红色的娃娃,“它仿佛是山水画中的印章落款,如点睛之笔,有了它才完整。”
“让代表中国傲骨精神的‘梅’,搭乘中国的火箭进入太空,也是航天精神的另一种展示,象征着以不屈不挠精神对更广阔空间的探索”,倩倩说道。
在看到涂装有庭前墨梅形象剪影的火箭成功腾空后,倩倩热泪盈眶,“当时,我突然想到了那句话,‘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在现场观礼的每一个人,都难掩内心的激动,即便是未曾参与过火箭研发的普通人,在看到那枚亮光从陆地走向太空,逐步消失在眼前时,都感慨万千。
“未来我一定要带自己孩子来看一次火箭发射,从小培养孩子成为仰望星空的人,一起赴九州,问苍穹,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一位有机会去到现场观礼的朋友和倩倩表达道。
在偌大的宇宙中,一枚火箭何其渺小,但它又凝聚了几十亿人类共同的智慧和力量。它向太空探索的每一步,都是整个人类向未知探索的一大步。
冲上云霄,漫步寰宇,一直是华夏儿女的梦想,我们对苍穹的幻想与期待,逐渐演化为探索宇宙的决心与信心。
对每一个航天人来说,精神支柱和热爱的事业能一起成功“发射”进入宇宙,也算是一个完整的见证,也正是这份追求,构成了中国航天事业独有的宇宙级浪漫。
在采访末尾,我们还是问起了关于火箭联名的事情。
着实因为看上去太过新奇一一毕竟在大众认知里,似乎火箭和潮玩分属两个不同阵营,没那么强的联系。
蓝箭航天的小伙伴坦言,他们听说要和潮玩品牌泡泡玛特进行授权联名时,也有些惊讶。
“得知这是两个企业的双向选择的时候,心中暗喜”,小米说,毕竟对于蓝箭团队的“娃友”们来讲,泡泡玛特的“娃”们,默默地在案头上陪伴了团队小伙伴度过日日夜夜,可以说是火箭发射的“见证者”。
这次它们也算正式收到“官方邀请”,从幕后走到台前,她的内心也很激动。
图 | 小米工位一角
一位受邀参与此次火箭发射现场观礼的泡泡玛特员工和我们描述了她作为一个“外人”的震撼:
火箭发射前24小时,她第一次见到了火箭本尊,耸立在蓝天与戈壁之间,直指苍穹。12月9日5:30,观礼台早已架起了“长枪短炮”,观礼大厅围满了穿着深蓝色衣服的蓝箭工作人员。
他们有个统一的名字——“蓝星人”。
7:38,所有人屏息以待,观礼大厅安静得“仿佛能听见自己心跳逐渐提速”。
“10、9、8、……3、2、1,点火!”那一刻,大地震颤,伴随着尾焰,火箭从烟雾中腾空而起,划破云层,向宇宙进发,好像在天空中绘出了一幅凤舞九天图。
“能够现场见证火箭的圆满发射,感到万分荣幸, 特别听到现场通报此次火箭发射的三个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的消息,更加无比的激动、自豪。”她说道。
中国原创IP搭乘朱雀二号抵达太空,实现的是国人与宇宙的连接,所到之处盛开的是人类文明的朵朵印迹,也正是先民们想探索宇宙的原动力。
“同龄的航天人为了飞天梦,历经磨难,不断创造着新的奇迹,真为他们感到骄傲。而我们也正在努力推动中国原创IP能走向全球,让全世界年轻人感受我们这个来自东方“泡泡”的文化魅力。”
这次以"宇宙暗香"为主题的跨界合作,是国内商业航天企业首度跨界潮流文化娱乐品牌。
这不仅是"硬核"的宇航工程文化拥抱潮流,走近年轻群体的有力尝试,更象征着快速发展的中国,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正齐头并进。
毕竟因为航天和潮玩的发端,都源于对未知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