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90后女韩寒:我拒做荒谬的菁英

文/黄亚琪

她25岁,已经出版过9本书,吸引中国「90后」两亿青年的注视。她的微博关注达到850万人,在中国名列前五,有「女韩寒」的称号

她是蒋方舟,中国「90后」青年领袖代表。她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只是一个出身湖北襄阳偏乡公务家庭之女。她7岁就开始写作,9岁出版散文集《打开天窗》,被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列为中小学生优良教育读本,《南方周刊》曾以整版版面报导,称她为「天才神童」;12岁成为《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16岁当选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

如今蒋方舟出书、大学录取、出社会谋职,一举一动都成为新闻焦点,微博一发言立刻引起关注,这位女青年究竟有何魅力

不肯被世界笼络要去「了解」,而非「相信」

蒋方舟大三时,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发表〈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针砭这间中国著名学府却面临思想禁锢的危险。随后立即被新浪网放在首页,不到一小时点阅率超过亿次,也引来《金融时报中文版追踪报导,众声喧哗下,甚至有毕业学长特地到校要求她退学的声浪

「我不想当『荒谬的菁英』。『了解』是认识世界第一位,『相信』不是第一位。」蒋方舟认为在「全世界都想笼络年轻人」的今日,怀疑才是破除表象斧头

「她有超出同龄人的思考,文字敏感犀利,贴近90后生活语言。」被定位为中国最新锐时事生活周刊、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新周刊总编辑新城这样诠释她。

1989年出生的蒋方舟,对中国近十年经济急遽改变前后的富裕和冲击,有着最初的记忆。「我的成长充满着矛盾,有人一辈子处在乡下结婚生子,有人家有钱到不用想未来,」蒋方舟说,年轻人追求自由、反省的自觉力,远远赶不上经济起飞的速度。

不相信重复的权威进入体制,才能批评有道

蒋方舟认为,学校教育服从领导是中心思想,却没有独立个人反省意识。「小时候,同龄人听见金钱造成不公平,还会有感觉,后来她们觉得那就是『常态』,默认世界对自己不公,也懒得发声,更不要说行动!」

创作成了她对抗世界的武器。大学前,她一边准备高考,一边创作、写专栏。当时就读的学校,同学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一班60人仅六分之一参加考试,其余高一就准备出国。身为少数的她,独树一格穿梭校园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相较于中国80后对公共议题关心,90后的她,更关注自己的存在感。「我对学校教育失望,对工作迷惘,对自己抉择感到茫然,这是中国90后年轻人的心声,只有进入体制,才能看见真相,才能批评有道。」

问蒋方舟自己与韩寒的区别在哪,她直言:「90后意见声音还没长成气候。韩寒在公共议题的关心是我不及的。我更多的是叙述和记录周围年轻人的样貌。」

杨照曾指出,两种青春代表背后大环境的差别,一个是刚启蒙的中国,一个是快速成长的中国,如果说韩寒写80后的青春,蒋方舟也在写,但更冷静,也更贴近生活

当同龄人忙着出国,或考研究所想着延缓进社会,她选择进入《新周刊》担任副主编。「我对自己的能力还不够自信,但会朝着『名副其实』方向努力。目标还没有很明确,但至少不迷惘。」从她身上不只看到「天才儿童」的蜕变,也看到了中国90后年轻人的真实心声。

【 更多报导 】

■ 搞清楚!两岸服务贸易协定,根本是中国让台湾多■ 年轻人怒:就算服贸让GDP多3%,薪水也不会涨啊!■ 健保怪象医师:连抗生素都被删,是要喂病人香灰吗?■ 吃不完的面包,到底要放室温下还是放冰箱呢?■ 那一夜,我在急诊室遇到挥刀自宫的男大生...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