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14亿的人口大国,你是否好奇,每天会有多少人离世呢?
从1982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再到2021年的“三胎”政策,这说明,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一个大问题。
自去年起,死亡人数多于新生儿数量,这表明我国人口已经呈现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可不仅仅只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那么你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么,在我国每天究竟有多少人会离世呢?
我国人口现状
中国的人口问题,如今已不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摆在桌面上的烫手山芋,生育率断崖式下跌,老龄化加速到来,这双重压力如同两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来看,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容小觑,截止去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比,基本上达到了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的概率。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它意味着养老金、医疗资源等方面的压力将持续加大,更令人惊讶的是,老年人的死亡原因并非都是寿终正寝。
其中,不慎摔倒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关键诱因。
与此同时,低生育率如同雪上加霜,加剧了人口结构的失衡,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902万,创历史新低,与1110万的死亡人口相比,形成了巨大的缺口。
房价、教育费用与医疗开支,使得众多年轻人不敢要孩子,而且男女比例的失衡,也使部分人丧失了结婚生子的机会,还有一点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主打一个为自己而活,所以他们坚决不愿受“结婚生子”的传统观念。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死亡交叉”,标志着中国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变动,也是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它会引发缺少劳动力、经济增长减速、社会活力降低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那么,我国每天到底有多少人死亡呢?
人口死亡数量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去年年末为止,全国总人口为14.0967亿人,全年出生人口为902万人,而死亡人口竟高达1110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死亡人数竟高达3万多人。
其中非自然死亡也是影响中国人口结构的重要因素,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28.7万人自杀,13万人死于工伤,还有60万人死于过度劳累,……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隐匿着众多破碎的家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自杀率这一问题。
农村女性的自杀率显著高于男性,特别在 15 岁至 34 岁这一年龄区间,其自杀率更是领衔榜首。
这反映出农村女性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和心理困境,她们可能遭受着家庭暴力、重男轻女、经济困境等多重压迫,缺乏社会支持和心理疏导,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过劳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高达几十万,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长期高强度劳作,无休无娱,精神重压,使众多人累倒于工作之中,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摧残,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这些非自然死亡案例,如同警钟,提醒我们关注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交通安全、劳动保护、心理健康、社会公平等等,都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解决。
只有构建一个安全、健康、公平的社会环境,才能减少非自然死亡,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国家鼓励生育
面对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加速的双重挑战,我国一直在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就是为了避免跌入“低生育率陷阱”,鼓励生育的政策一直在持续推进。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三孩政策,以及配套的生育补贴、延长产假等措施,都是为了提高生育率,缓解人口压力。
不过这些政策成效欠佳,生育率持续走低,这表明,仅靠政策激励远远不足,解决年轻人不愿生育的根本问题才是关键。
高房价、高教育成本、高医疗费用,是压在年轻人身上的“三座大山”,要提高生育率的话,就必须从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入手,只有降低这些成本,才能让年轻人敢生、愿生。
应大力抑制房价上涨,让更多年轻人摆脱“房奴”称号,深度推动教育改革,降低家庭教育负担,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但还需要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托育服务,减轻家庭育儿负担。
除了鼓励生育,还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要谨防他们摔倒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因为这是老年人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
因此,要加强老年人跌倒预防的宣传和教育,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针对非自然死亡问题,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完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预防过劳死。
而且也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体系建设,预防和减少自杀,还得加大对刑事案件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结语
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有意的避开“死亡”这个不吉利的话题,说明每个人对生命都本着敬畏的态度。
人这一辈子,不过三万来天,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护好自己的身体,毕竟,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