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14亿人口,为什么中国满世界买粮食,印度却在大量出口粮食?
中国和印度一个被称为巨龙,一个被称为大象。
两个国家都拥有着广袤的国土以及相当多的人口,又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由此许多国家都将中国和印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由于印度与西方的关系更为亲近,多年来西方唱衰中国的声调一直不绝于耳。
这其中最知名的论调,就是所谓的粮食论。
中国对外一直宣传中国有7%的土地,养育了全球20%的人口,但是西方认为中国是通过对外进口粮食的方式实现的。
反倒是印度已不足于中国土地面积的国土,养育了比中国还多的人口。
那么中国满世界买粮食真的是不如印度吗?
印度如此狭小的国土却能够大量出口粮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买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即便底层民众都清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只要饿肚子,那民众就会迅速的自发组织起来起义。
纵观中国整个古代王朝,历史上大多数起义都是因为民众活不下去了才无奈为之。
中国自从建国之后,对于粮食方面十分看重。
中央储备粮甚至在21世纪初的时间里,就击败了全球粮商对中国粮食的狙击,让中国牢牢的端紧了饭碗。
中国又在近些年不断的通过杂交水稻技术等扩展和扩大耕地面积,根据历史数据,2022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6亿吨。
可以说中国的粮食其实是不缺少的。
那中国为什么要进口粮食呢?
这其中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
中国所进口的粮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稻米,而是大豆,玉米,小麦等品种。
尤其是大豆,美西方通过转基因技术所培育出的大豆,无论品质还是产量上都要遥遥领先于国内品牌。
大豆油如今是中国人最常食用的油类之一,榨油剩下来的豆粕,又是工业酒精酿酒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至于其他玉米,小麦等,他们的进口不仅可以增加国内粮食的丰富多样性,同时还能满足国内工业用粮的需要。
第二,种粮食十分消耗水和土地环境,以现有国内自然环境状况来看,通过对外进口粮食的方式可以使国内环境资源得到保护。
更重要的是,国内为了保护农民以及其他因素,国内生产粮食的成本其实是要高于进口的,这也就是中国人是在国际市场不具备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从战略层面上来看,中国通过大量进口粮食,可以不断的将国内的粮食转化为自身的粮食储备。
就比如过去三年疫情,中央储备粮制度可以说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换句话说,中国即便不从外界输入粮食,也能够完成自己的粮食内循环。
只不过从更长远的层面来考虑,通过进口粮食来对国产粮食进行补充,显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那既然进口粮食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印度会选择大量出口粮食?
难道说印度的粮食真的多到吃不完的程度吗?
事实上恰恰相反。
印度粮食
同样以2022年作为时间节点,印度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3.1亿吨,在规模上仅次于中国。
没记错的话,如今印度的人口数量是要高于中国的,以远低于中国粮食产量的粮食规模,印度如何能够在养活国民之余用来出口呢?
事实上,印度虽然能够产出3.1吨的粮,但并不能够保证所有的粮食全部进到肚子里。
咱们印度“三哥”一直是个神奇的国家,整个国家崇尚高精尖而忽视基础设施建造,由此导致了这个国家的基础奇差。
事实上这个神奇的国家由于基础运输条件很差,导致艰难生产出来的粮食超过1.5亿吨,都在储存和运输当中被浪费损坏。
一边使人口增加,另一边是粮食产量,这似乎预示了印度每年都在有相当大规模的人口处在饥饿当中。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印度长期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通过大量剥削贫困人口,来试一下国家资源的原始积累。
印度政府正是清楚自己的基础建设有多差,于是才无奈为之的选择了粮食出口这一政策。
相比较起让大量的粮食烂在运输过程中,倒不如及时出口,起码还能挽回一定的损失。保证国内粮食生产者的利益。
另外印度的粮食出口基本可以做到专款专用。
以粮食出口所取得的收入和外汇促进国内的粮食和经济发展,由此来提升自己国内粮食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换句话说,印度的粮食生产正在处于一个优势循环的过程中,
而从基本面上来看,印度能够以远低于中国粮食产量的规模出口粮食,这必然说明其国内粮食消耗略有盈余,除了剥削因素的存在,更多则是印度现有社会结构的因素。
中国和印度处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也并不在同一个层次。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以粮食为基础生产的各种工业产品是不可缺少的,涵盖到医药生物甚至是建筑的方面。
而这些显然不是现阶段印度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即便国内有需求,需求量也不会很大。
所以工业用粮需求不高,才造就了这个粮食盈余的缺口。
而且印度国内又十分潮湿,储藏艰难,印度国内气候一年多熟,选择对外出口竟是最优解决方式。
其他因素
不过,不管政府各界对印度的国情吹的如何天花乱坠,印度中层和上层对于印度底层压迫却是血淋淋的。
印度之所以对于粮食需求不高,本质上还是社会因素导致的,要知道相比较其中国,印度的人口结构更加健康,年轻人数量也更多,按道理讲对于粮食的需求才更旺盛。
印度的年轻人并不是不想吃饭,而是他们没有那个条件,印度的土地基本上都掌握了一些地主手中,广大印度农民依旧是佃农。
这一幕和旧时代的中国很相似,依旧处于长期吃不饱的情况下,而这种情况印度的条件并不像中国那般容易打破。
中国广大基层农民造就如同洪流一般的农民工队伍,虽然生活条件艰难,但也的确增加了收入。
但是印度地区的工业极不发达,以及现有的工业规模,并无法提供广阔的就业岗位,现如今印度的教育上界存在难题。
也就是说,即便印度人想要出去工作,也没有工作岗位,能招工的都存在一定的学历和知识认知限制,而印度广大贫穷地区的农村人,是没有条件去学习的。
微薄的收入本就导致他们长期营养不良,工作之余他们没有时间,没有钱,也没有精力再去学习。
一代又一代的为地主做苦力,是唯一也是最轻松的工作方式。
从眼下来看,印度农耕的产能潜力并没有被完全释放,固然印度进行间不断通过出口粮食来反哺农业,进行农业补贴,但是依旧没有达到中国的等级。
而印度的可供种植面积是要多于中国的。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地区都是山脉连接,不同的地形将本就狭小的耕地破碎成了更加细小的耕地;。
因此中国虽然拥有远大于印度的国土面积,实际耕地面积只有1.282亿公顷。
印度反倒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整体耕地面积超过1.6亿公顷。
印度的地势相对于中国更加靠南,这里无论是阳光温度还是降水量,都要远优于国内。
由此在印度只要用心工作,完全可以做到一年多熟,这意味着印度还有很大的产粮潜能没有挖掘出来。
眼下印度的问题在于,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而这也是近年来印度主要着力于解决的难题之一。
说到这里,印度之所以大力出口粮食,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因素。
那就是印度所面对的国际环境比起中国要更加优越。
印度在过去近100年时间里左右逢源,是唯一一个同时被东西方接纳的国家,由此该国家对于粮食安全的需求没有中国那般迫切。
这或许是印度敢放心大胆的出口粮食,不担心手中饭碗的根本原因。
结语
中国和印度都是在世界上相当的国家,在世界日常事务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两个国家是人口大国产粮大国,在粮食问题上的不同政策,反映了两国在国情和战略上的根本不同。
中国进口粮食是为了增加粮食储备,丰富市场以及提高应急能力,印度出口粮食则是减少损失,增加收入,都是从最趋利避害的角度来面对粮食问题。
面对粮食,这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安全问题,但是在这个层次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了政策的不一致;
那么绝对是国家战略和政策上的差别所导致的,并不存在什么聪明与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