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首座”跨铁转体桥成功转体

7月29日,包银高铁建设现场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由中铁十局八公司承建的跨黄公铁路特大桥转体梁顺利完成转体,为包银高铁顺利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跨黄公铁路特大桥位于内蒙古乌海市,全长3.297公里,包含91个圆端型实体墩、2个桥台、2联连续梁和1联道岔梁。

此次转体施工是包银高铁9标的重要节点工程,为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施工采取“先建桥后转体”的方案,即先进行挂篮悬臂浇筑,待上部结构完成后,再以平面转体施工法进行转体。

转体施工前,首先需要在桥墩底部设置包括球铰、撑脚、滑道等部件在内的转动体系,其中球铰是实现转体的核心部件,它能够承受桥梁的重量并提供平稳地转动支撑。转体过程中,中铁十局八公司通过采用先进的液压同步控制系统,对多个千斤顶进行精确控制,带动2号墩、3号墩缓缓“转身”,最终到达指定位置,同时利用实时监测系统对转体的角度、速度、位移等参数进行监测,以掌握其工作状态和转体进度,确保实现转体毫米级精控。

在各项控制性节点施工过程中,中铁十局八公司参建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项目负责人林贞文介绍,此次转体的2#墩和3#墩分别位于陡峭的山坡和铁路高边坡上,施工准备阶段要在确保既有铁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克服工作面狭窄,进出通道复杂,气候干燥、大风天气多,地质坚硬等难题。面对桥梁转体的高难度和既有线施工的高标准,中铁十局八公司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转体方案和施工工艺,采取智能化监控系统、全封闭高强铁丝网加固防护、人工挖孔桩水磨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克服了上述难题,确保如期实现转体。

施工过程中,中铁十局八公司积极秉承“多措并举抓党建,助推党建促生产”的工作思路,切实筑牢“一切工作到项目”的党建保障,以“红旗项目部”“共产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为抓手,对重点工程、关键工序进行责任包保,严格把控施工各项环节,为项目推进提供坚强保障,助推企业全力打造涉铁一流品牌。

包银高铁是国家规划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兰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北地区连接东北、华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和经济大通道,也是首条直接连接两个自治区的高铁。线路自包头站引出,经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海市,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接入银川站,全长约519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项目建成后,包银高铁将为沿线地区的人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包头到银川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6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对内蒙古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加快文化旅游建设、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相信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包银高铁必将如期竣工,成为我国高铁网络中的又一璀璨明珠。(王文忠 王可扬)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