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茂昆能做件功德无量的事

孔子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和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常被引用,然而「有教无类」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看起来显然有理念上的冲突,但其实这是被断章取义了,《孟子》〈尽心篇〉提出三项乐事,原句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台大校长或可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引以为乐事。但教育部长就不可以说出这样「不得体」的话,因为他所面对的莘莘学子是多元的,有贤有愚,闻道有先后,术业各有专攻。笔者常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莫如教育而得天下之英才」,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再者,教育部长是国家教育行政的首长,主要任务并非教育本身,而是订定教育制度与教育决策;换言之,并非「教育工作者」就能做好教长的工作,就此方面,「学术领域之专业咨询」是派不上用场的,必须靠对法理、制度方面的体认与集思广益的处事态度。

笔者一向认为,不该请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或院士来担任教长或从事教育改革,过去的经验也证明了这点,理由有两重:第一、优秀的科学家或院士的职志应是学术研究或技术发展,要他们负担行政,是浪费,甚至会糟蹋人才。第二,他们不免总从英才的角度着眼教育,不容易体会一般人对教育的需要。

我们的教育体制存在一项根本的问题,就是将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混于一炉而冶之」。于是,请熟悉中、小学教育的人来担任教长,很难期望他认识高等教育,不免弄得高教人仰马翻;反过来,请熟悉高等教育的人来当教长,则又难期望他能胜任中、小学的业务决策,例如主持中、小学课程的「课审大会」。

所以,吴部长如果能做到下面这一件事,就功德无量了!什么事呢?就是致力大修《行政院组织法》与《教育部组织法》,或者将教育部的高等教育部分切出去而与科技部合并,如大部分欧洲国家的作法;或将高等教育司改为高等教育委员会,以免除教育部加诸大学的种种桎梏。

(作者为东吴大学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