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出新规,国内首提全方位安全保障
《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下称《条例》)近日正式获批,《条例》将自明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共计七章四十八条,涵盖总则、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安全保障、服务保障以及附则等内容。其中,安全保障的条款占据正文约1/4的篇幅,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要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
早在2022年9月,武汉启动此《条例》的立法程序,当时正值武汉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商业化试点探索之际。经过两年发展,武汉已成长为全球最大规模自动驾驶应用城市之一,成为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跨越长江通行的城市,并拥有多个智能网联国家级试点。
专家认为,《条例》作为中部地区首部智能网联汽车促进条例,不仅填补了武汉市在智能网联领域的立法空白,而且对推动武汉乃至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还将为众多城市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共性挑战提供富有启示的方案与解题思路。
明确重点支持场景
在国内同类立法中,《条例》首次清晰且系统地阐释了要通过多领域深度融合来引领产业变革。《条例》第八条提到,支持汽车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大力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多领域融合创新发展。第十八条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理念,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推动“双智”产业协同发展。
专家指出,目前武汉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落地方面已颇具规模,作为国内首个发放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试点牌照的城市,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历经 9 次扩容,单向总里程突破1845.91公里,广泛分布于8个行政与功能区,必然需要在产业发展规划上具备一定前瞻性。《条例》通过明确多领域协同创新,拓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从而引领产业发展新趋势。
条例还明确了部分重点支持场景,比如《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支持以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推动适用于配送、清扫、消杀、巡检、售卖等专业服务领域的自动驾驶装备产业发展。《条例》第二十六条明确,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智慧停车场、智慧城市物流等多领域的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试点落地。
武汉经开区管委会有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区2025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便是聚焦应用场景,做好智能网联产业规划。据介绍,武汉经开区将以低速无人车项目为突破口,推动自动驾驶装备商业化试点应用。招引新石器、京东、途虎等低速无人车头部企业落地,逐步由无人物流车向无人货运车、无人零售车、无人清扫车等多类型功能车扩展,形成智能网联品牌聚集效应和产业带动能力。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数据的商业模式,开展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双智等运行中产生的大量车端、城端、路端的数据运营。
首提支持 “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当前,各地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建设标准不统一、多区域多主体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建成后利用率不高等共性痛点和难点。
从《条例》内容来看,武汉的解决方案是进行全市统筹规划建设,并实施统一归口平台管理与运营。《条例》第四条指出,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布局,制定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决定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的重大事项。
专家认为,作为全国首个明确支持“车路云一体化” 建设的地方条例,《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制定并组织实施通信设施、感知设施、计算设施等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对于“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未来如何运营,条例也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引。其中,《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有关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开发利用的合作机制,鼓励开发数据服务产品。《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化试点和商业化运营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运行安全数据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上传至全市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管理服务平台。
武汉经开区管委会上述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完成了全国首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数据产品场内交易;区内红绿灯数据、水务、园林、气象、施工占道、公安勤务、交通拥堵等信息通过车城网平台信息实现上车播报服务。
未来,武汉经开区还将继续推进全区范围内的双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C-V2X网联化改造、全息路口建设、云控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建设等。推动区级车城网升级市级平台,构建“车路云一体化”场景数据库,整合优化路侧设备、云控平台、数据中心等,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强化企业多元安全责任
今年7月,某公司旗下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这起事故引发了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的关注和讨论,也对传统交通运输行业的监管法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条例》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要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涵盖车辆运行、应用服务、网络、数据和个人信息等安全管理和保护领域。武汉的安全保障体系不仅涵盖道路测试和创新应用阶段,还贯穿了包括后续服务在内的整个使用周期,确保各个环节的风险都能得到全面、有效地管控。
专家解读称,国内其他城市的条例则侧重在不同领域的安全保障,有的聚焦于车联网领域相关安全保障,如车联网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监测等;有的侧重于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安全保障,如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安全等方面;有的则重点关注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和创新应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如测试区域划定、测试车辆要求等。而武汉《条例》对于安全保障的规定更为全面且深入,并且涉及安全保障的条款占据正文约1/4的篇幅,可见立法者认为安全是保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稳致远的重中之重。
未来再发生无人驾驶汽车撞人事件,责任如何划分,《条例》则强化了企业的多元安全责任。《条例》第三十一条至第三十三条规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需承担安全主体责任、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网络安全责任、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等多方面责任。
《条例》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全流程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也作出了更细致的规定,如明确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处理风险监测等具体责任,使企业安全保障工作更加具体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