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俞萱推荐 5至30岁的共读书单

吴俞萱推荐二十岁年轻人读《依海之人》,借着此书思考如何喜欢自己。(左岸文化出版)

「共读是一辈子都存在的事!」诗人吴俞萱的共读推荐书单,希望是从5岁到30岁的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过程中,都能维持着亲子间的互动与共学成长。

吴俞萱推荐家长可与5岁的孩子共读绘本《野溪怎么了?》希望孩子在启蒙阶段就有机会意识到:不说话的大自然也会受伤,一起思考绘本里出现的生物有哪些?野溪整治和自己的关系如何?吴俞萱说:「必须要有感觉才能与自然连结,才能心动或心动,关心环境,并习惯把自己放入其中。」

针对10岁的孩子,吴俞萱认为不妨一起读《布鲁卡的日记:波兰儿童人权之父柯札克的孤儿之家故事》,从儿童的眼光,透过故事告诉大人「我希望怎么被对待」,是一本让孩子读得懂的儿童权利公约之书,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人权,也让父母意识到应重视孩子的需求,受伤与愿望,「如果孩子说想淋雨是可以的吗?」孩子有权告诉父母想做什么,并尊重自己的失败。

与15岁的孩子,吴俞萱建议共读《沙丘之女》,该小说是日本前卫文学代表作家安部公房的经典作品,主角被迫丢进了沙丘,人生突然失控,正可让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共情,小说中也暗示着适者生存的定律,让孩子思考如何让自己成为创造者,以投入自己渴望的创造,找到自己对人生的掌控权。

与20岁已成年的「孩子」共读,吴俞萱推荐《依海之人:马达加斯加的斐索人,一本横跨南岛与非洲的民族志》,虽是一本关于斐索人怎么吃、怎么捕鱼、怎么造船,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历史,如何面对生与死的民族志,却也彰显了该民族「以行动创造自己的存在价值」的认同,希望让准备步入社会,面对庞大体制可能感到无力、焦虑的年轻孩子,借着此书思考如何喜欢自己,如何由自己来定义自己。

电影导演韦纳.荷索的《冰雪纪行:荷索的慕尼黑-巴黎日记》是吴俞萱推荐与25岁孩子的共读书。荷索听闻自己的恩师与伯乐--萝特艾斯娜病重,且生命将危,他立时决定从慕尼黑步行到巴黎,当时是冬天,他全身上下只有一件夹克和一小包行李,但荷索坚信,只要他做到了,艾斯娜的病就会好起来。此书便是他途中的日记,以此书来分享「相信自己能改变环境」的意念。

与30岁孩子共读杨士毅的《没有门槛的幸福》,一方面是家长在此阶段也步入高龄,30岁的孩子可能也觉得自己已定型,在此时更重要的课题是能不依靠别人把自己照顾好,也许开始意识到认识自己也是个门槛,但也意味着只要门槛在我们身上,只要愿意开始,改变随时都可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