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挑一本书!不读会后悔的推荐书单

图文/镜周刊

镜周刊深获好评的每周书评,持续以每周一书的深度书评,为读者深读、精读当月的优质新书,然而书海浩瀚,一本本锋芒崭新、匠心独运的新书,或巨构雄浑、或趣味簇新,总仍有来不及相遇或错过的遗珠之憾。镜周刊书评委员特以三个月为一季,每季推出前三个月的「好书遗珠」,以短评形式提纲挈领,提供读者值得一读、不读后悔的推荐书单

一年共三季的「好书遗珠」推荐书籍,将与「每周书评」入选书籍,一并晋入年度好书的评选。(参见连结:镜周刊2017十大好书)

傅月庵推荐:

东印度公司亚洲海洋跨国公司如何创造二百年欧亚整体史》

作者羽田

译者:林咏纯

出版社:八旗

当东方碰到西方之后,历史该怎么写?

或者说,亚洲、欧洲、美洲、非洲都见面了,海洋成了航道而非阻碍之时,历史应该怎样写才好?应该以谁为中心呢?

这件事发生于 400年前,也就是所谓「大航海时代」前后,以往的历史写法,或者站在亚洲立场,强调「西洋人的侵略与殖民」,或者站在欧洲角度,描述「新天地的开辟与贸易」,这是最合适的吗?毫无疑问,航海技术的发达,让一个世界体系逐渐形成了,但后人应该如何去叙述它的脉络,方才是完整而恰当的?

2007年,日本讲谈社创社100周年,为了回馈读者,动员日本历史学界,顺应新史学潮流,撷取成果,编纂『兴亡の世界史』21卷,书出后,大受好评,让普通读者也能以崭新的眼光,通视这个世界的形成与演变。11年之后,这套书终于有了中文译本。

《东印度公司与亚洲的海洋》即其中之一。东京大学世界史权威羽田正教授特别选择以欧洲的「跨国公司」来描述400年前的欧亚整体史。从兴起到衰落,东印度公司是如何影响200年间的欧洲与亚洲?东印度公司,台湾人并不陌生,被郑成功所打败的荷兰人,严格说来,不能算是荷兰「国家」军队,而是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力量。甚至翻读此书,一般读者或将讶异,原来类似的跨国公司不单荷兰有,英国、法国、瑞典、丹麦、普鲁士……等国都有。更敏锐一些的读者,或者要问:有东印度公司?那有无西印度公司?东西印度又是怎样分的?这本书里同样找得到答案。于此即可见此书之巨细靡遗了。

历史是用望远镜窥看过去,焦距特别重要,随着时代不同,「变焦」成了决定「历史到底是什么?」的关键,羽田正这书「变焦」得格外成功,让人处处有惊喜:原来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一切更清楚了。

花街往事》

作者:路内

出版社:东美

中国当代史有两大转折,19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是大拐点,大好河山一片红,也一片乱;1970年代末叶「改革开放」同样是个大转弯,180度左转右。因为是大动乱,因为是拨乱反正,这段伤痛历史成了近20年来,中国小说的主轴,一如日本作家一辈子里几乎都会写到战国、江户;在中国,作品若不触及文革、改革这「两革」,似乎便当不成作家了。

路内生于1973年,3岁时文革已结束,成长过程几乎伴随改革开放。后文革这一代人会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两革」并写成小说,毋宁是《花街往事》最值得观察之处。──没有「伤痕」,如何文学呢?

路内从一名天生残障(歪头)小孩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段历史自有其隐喻:「刚出生时的时候在他的右胸有个硬块,后来消失了,变成一根无比坚强的缆绳,把他的脑袋硬生生拉向右边,下巴则指向左边。」至于所选择的一点也不花的「花街」,取名「蔷薇」有否更深寓意?或待读者探索了。

以一条街为主题撰写时代故事者多矣,阅读此书,却很容易让人连想起宫本辉的《梦见街》,乃至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原因无它,在此街出没的每一个人都是幸存者,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每个人却都捂住伤痕,努力求生存。路内最令人激赏的是,尽管人生充满苦难,他却能写出某种欢愉,让人看到那个时代的天光。──转,是痛苦的,却因为希望而乐观。

「我站在那地方庆幸自己没有被踩死,淋着雨用力呼吸,想像着我们共同的、光明而卑微的未来。」书里最后一句话这么说。路内果然值得期待!

漫画昭和史》(1~4册)

作者:水木

译者:(1~2册)酒吞童子,(3~4册)酒吞童子、陈亦苓

出版社:远足

昭和一代(1925~1989),整整64年。日本从帝国到废墟,又从废墟里站了起来。这一段历史该怎么看?以妖怪漫画、妖怪村出了名的日本漫画家水木茂(1922~2015),他的一生几乎大部分与昭和时代重叠。他会想画一部《昭和史》,讲讲他所知道的「昭和时代」毋宁可想而知。

水木茂是战争受害者,到地狱里走了一遭,断臂后又被遣回的幸存者,「每次说到『昭和史』,我便会想到战争」,此或所以此书花了很大篇幅谈论「只有国家,没有自我」的日本军国主义形成过程,以及大东亚战争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对于未曾经历过战争,而对「日本帝国」充满浪漫想像的战后年轻人──无论日本或台湾──或许都是一大棒喝。

但一心探究「眼睛所不能见之事物」的妖怪阿伯毕竟不同凡人,他同样看出战后从废墟里复兴,转身而为「经济动物」的问题,同样意见颇有,尤其拿来与战时救了他一命的新几内亚「南方朋友」相比的话。──到底什么才叫「富足」呢?

此书四册厚达1000余页,却开卷即难释手,水木茂的幽默笔触,无论图或文,都有着「回旋」作用,让人穿梭「大历史」之时,还能看见庶民日常生活点滴,虚构的「臭鼠男」扮演了调和角色。此种功力,诚然大师,此书荣获「讲谈社漫画赏」,堪称实至名归,一点也没错啊!

黄宗洁推荐:

野猫阿健

作者:村松友视

译者:王淑仪

出版社:时报

「以在室内活了一辈子的苦艾酒作为反射镜,野猫阿健在野外积累着生存时光,我想要试着走进牠这座迷宫,一探其生命风景」,村松友视如此描述写下《野猫阿健》的理由。这是何以他强调自己并不是要追究猫「『普遍』的状况」,而是要理解牠们「『个别』的复杂」。但若以为本书应该只是一本猫奴界同温层的读物,而和这部作品错身而过,就可能失去一段特别的阅读时光。

事实上,村松友视以充满个人风格的方式写下的,既是以野猫阿健为中心的,猫的一生;也是一幅幅当人遇上猫的浮世绘。书中不只有他自身经历的浮光掠影,最精彩之处,则是随性以日本文学、时代剧电影、歌舞伎或剑道等知识系统,将猫与人的日常,进行的生动联想。和太太偷看阿健终于进入他特地准备的狗屋休息时,村松形容两人「像是躲在角落阴影处的农民,一直偷看着刚打完关原之战,盘腿而坐稍事休息的武将」;猫咪夏拉兰被邻居收养后变得冷淡,则让他想起表演艺术「落语」中经典故事《妾马》的桥段:女孩阿鹤成为主公的侧室,哥哥八五郎被主公邀请吃饭时,觉得自己和已经变成「上等人」的妹妹「阿鹤夫人」充满隔阂。(但最后他发现夏拉兰根本是只公猫,阿鹤夫人的形象自然就幻灭了。)

这些关于猫与人的生活片段,固然参杂了许多自得其乐的拟人化想像,却也折射出他与每一只猫不同的互动模式,而每一个「个别」模式的背后,则是照看与守护每一只独一无二的猫,尊重牠们的生命选择,并对于「一期一会」的缘分珍而重之的心意。随著书近尾声,阿健逐渐老去,那无可避免的句点如此令人惆怅,但强悍而美丽的阿健,无疑已置身文学猫的队伍中,俊美如昔,精神奕奕。

漫游女子:大城小传,踩踏都会空间的女性身姿》(Flâneuse: Women Walk the City in Paris, New York, Tokyo, Venice, and London)

作者:萝伦‧艾尔金(Lauren Elkin)

译者:许淳涵

出版社:网路与书

提到漫游者,多数人在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印象,或许是波特莱尔笔下以闲晃为乐的男子;也可能是爱伦坡小说〈人群中的人〉里面,那个双眼空洞、形迹可疑的老人。漫游者的形象反映了城市现代性下,对于人与城市关系变化之不同回应,向往有之、焦虑与怀疑有之。然而,女性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排除在这段历史之外,被认为只有妓女才会任意在街上漫游,至于她们与现代性的关系,则多半集中在女性与购物空间的讨论。

但是,漫游女子(flâneuse)真的不存在吗?萝伦.艾尔金(Lauren Elkin)试图挑战的,不只是这个词在《活用法语字典》里的定义:「某种沙发躺椅」,更是女性与城市关系的多种可能性。她透过几个深具魅力的漫游女子的故事,交错出城市的光影与历史的记忆。但是,这并不是一本以女性主义为诉求的文化理论,也并非女性作家与艺术家的传记,而是透过她们的生命历程与创作,与艾尔金自身的移动轨迹:纽约、巴黎、威尼斯、东京……进行对话,从而思考城市与人的关系,思考时间与空间、移动与认同。

因此,这并非一部浪漫化女性移动或自我觉醒的励志文集,而是试图透过这些女性的故事,看见她们曾经的抵抗、向往、洞见或局限,看见城市的身世,同时也看见我们自己。如同艾尔金所言:「我们是由我们爱过的地方和经历过转变的地方构成的。我们从中抽取零碎的片段,在我们的内在世界中将它们凑合在一起。」

《一个木匠和他的台湾博览会

作者:陈柔缙

出版社:麦田

在日本和台湾旅行时,各大风景名胜、车站、店家提供的纪念章,可能是许多人留下到此一游印记的「小确幸」之一。但这并非观光业为了刺激人气开发出的新手法,而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带着「集印帐」出游的娱乐方式,更在1935年台湾博览会期间达到高峰。家具木匠杨云源在台博会期间收藏的一本「集印帐」,就成为陈柔缙继《广告表示》之后再度以物件、图像解读日治时期台湾庶民生活与现代文明接受史的密码簿,从中揭开了一页页几被遗忘的三零年代民间商铺繁盛录。

博览会向来是帝国夸耀富强与文明发展的形式,里面涉及的政治权力与经济考量复杂交错,但对民间来说,则是如嘉年华会般的盛事。因此,本书展示的三百枚纪念章,有六分之五来自民间,这些纪念章不只在设计上各具巧思,细节上的讲究和创意也时常令人赞叹不已:有尺寸巨大的脚踏车章、颜色特殊的桃红色油画颜料软管章、更有男子头上顶着皮鞋的奇妙图案、骷髅人拿着看板的接骨与针灸推拿广告;至于大力水手卜派和Betty Boop、漫画主角野良犬黑吉,也都是纪念章的主角之一。

这每一个印章背后所带出来的故事,更是丰富的文化史素材,让我们看到平地狩猎背后的贵族性、看到1929年就已经有公开征求店名(但老板最后还是使用原名)的行销手法、看到衣食住行与信仰的细节,当然,也会看到当时每个城区店家分布的多样性,看见那些我们已然陌生与依然熟悉的名字。因此,这本集印帐,是一个未完成的邀请,不只里面仍有若干未解之谜,例如「空中美人鲤鱼猜参考馆」这种谜样的博览会展场与部分待考的店章,那些未在书中出现的纪念章与故事,更留待读者一起加入这场寻找旧历史的「集印」行列。

陈栢青推荐:

《夜行》

作者:森见登美彦

译者:涂愫芸

出版社:皇冠

瑞蒙卡佛说,「小说里,我喜欢有一点危险的那种」,而村上春树说他喜欢钱德勒的小说,因为「像个黑盒子……而我们不能奢求打开那盒子,也不能奢求确认盒子里的内容,只要有『他在哪里』的共识就好」,森见登美彦的小说兼有二者。有那么点危险,看不清,所以才让人试图想打开它。恐怖打头、悬疑扣中间、文学做底,胡成短篇小说连作的清一色,同时兼具通俗小说的易读性,但小说内部有一种张力紧扣着某种宜于严肃面对的人性底面──那应该是纯文学去作的,却让他举重若轻提起来,还漂浮在日式怪谈的幽冥鬼气之上。全书写鬼,写夜,写恐惧和未知,火车在其中穿行,底蕴恰如其引用川端《雪国》的起始之句:「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但那么多人引用,只有森见登美彦能成功让小说化作《雪国》开头的下一句:「暗夜深处,一切白茫茫的烧起来」。

《欢乐之家/我和母亲之间》套书(Fun Home: A Family Tragicomic/Are You My Mother?: A Comic Drama)

作者:艾莉森‧贝克德尔(Alison Bechdel)

译者:叶佳怡,刘文

出版社:脸谱

葬仪社被当作欢乐之家,雕梁玉柱的老家豪宅是爸爸手工业打造的纸娃娃屋,「我的爸爸是同志」、「我的妈妈很硬派」、「我是女同志」,一切不是「真的/假的」「伪装/真相」这么简单,重点在「发现」。所有好看的小说都在卖弄悬疑,但这一套漫画则光明正大袒露,无论性,性别、家庭秘辛、一切狗屁倒灶……漫画让「发现」的过程变得很淡然,却让发现真相后的心理无比曲折,那个既歪又直的故事航程便让个人生命也有地理大发现的惊奇感。

它带我们看穿(家的本质、性别的核心),甚至看破(爱是什么?亲情的连结是?),看破了,才更有爱。它的图案就有了文字的厚度,再加上文字反而连结纯文学的深度,它真正做到大江健三郎所说「引用的魅力」,漫画操作起「引用」,多狠,不让其他文学专美,高密度强浓度引用文学名著,每一章都和经典文学对话,又用经典文学当地基,用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意在言外用整个文学史撑起自己家族史,写人情人性之深,也让自己的小家庭大如整个世界。

冰平线

作者:樱木紫乃

译者:刘子倩

出版社:时报

这里头有三条线。一条是雪线,鄂霍次克海沿线多冷,海边小村多寂寥,以北国为背景,故事说出口都带着寒,小说家写那里头的人,手艺人,理发店师傅、卖身女、牙医、和服工匠……写出他们的体温,雪碰到肤表都会融化那样的活,还有一条「耳朵到锁骨所画出直线的肌肉」,好多篇小说中出现这样的句子,不同女人的身体却有一样的线,男人到此过不去,眼睛在徘徊,女人过去了,又为了心底一点什么,静默无声绕回来,小说家多会,写表面无事其实内里无比幽微听到冰山碎裂像是玻璃杯透水融化冰块「喀」的一声好响亮,于是我们有了最后一条线,昆德拉所谓「唐吉轲德漫游小说原野的地平线」,在樱木紫乃眼前成了「冰平线」,分明是他出发时初始的地平线,却又走得那么远,已逼近小说所能触及的界线,写欲望,写人心里的无明和悚然一念,正因为是在纬度高的雪国,冷清茫茫,才更衬得那灵魂燃烧起来一样明亮。

卢郁佳推荐:

毒木圣经》(The Poisonwood Bible)

作者:芭芭拉‧金索沃(Barbara Kingsolver)

译者:张竝

出版社:果力文化

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远渡重洋来驯服一个刚果部落,是假设有普世价值、文化桥梁存在。然而美国作家芭芭拉‧金索沃的小说《毒木圣经》的绝技,就是让部落居民展示躺在手心的文化鸿沟,从巴掌大起跳,一翻,高过人;再高,高过山,再高,高到望不尽,根本无路可越,而且吞噬想改变它的外人。语言背后的思维架构,农法背后的洪泛适应,种种怪象让这家人终于察觉来到外星,自己就像婴儿般无知,像疯子般盲目,不但言行异常、鲁莽轻率,而且证明有害。美国人的福音无法翻译,耶稣只能被误读为毒木。

过去发言权握在白人手中,本书细密勾勒出黑人理性,部落独特深邃的在地智慧,和承受美国施加的战祸流离。作者以童年旅居刚果的亲身经历,落笔大开大阖,让读者不是用头脑知道这个悲剧,而是用身体,岁岁年年被非洲浸透,真枪实弹承受差异的冲击。它用具体的生活经验、家族面貌,刷新文学对殖民的认识,解释这番猝遇对双方都是暴力,从而卓越实现了转型正义。本书不但是美国黑白种族和解的基石,我认为本地从国中生开始,也应该把它当成通往近代台湾殖民史想像的重要读本。

《奶与蜜》(milk and honey)

作者:露琵‧考尔(Rupi Kaur)

译者:徐立妍

出版社:远流

生于印度旁遮普邦的加拿大印裔艺术家露琵‧考尔,妍丽的浓眉像画家芙烈达卡霍;她的短诗与简笔白描插画,也像卡霍般真挚炙热,哀伤而激烈,将人们视而不见的压迫和盘托出。性别权力的悬殊:「我上过床,她说 但我不知道 做爱 是什么感觉」;「你踩着 我的双腿 让我 跪在地上 却还要我 站起来」,每一行都火光照耀。青少女的单纯直白、浪漫憧憬、执迷贪恋,姊妹之间的战场告诫,失恋诅咒情敌,忧虑,恐惧,怨愤,利用别人,犹疑,自恨,一览无遗,没有一种感觉是她耻于说出。这表示读者的每一种感觉,无论多么羞愧,都有她同理、陪伴,全然的自我接纳难能可贵。

父母常以为,这一代女儿生于富裕全球化高科技年代,坐拥父母少时梦想不到的资源,理应无忧无虑,勤奋向上把握机会;谁知事与愿违,她们仍然孤寂迷惘,失落程度是别人所难以想像的。谁想认识她们所封闭的内心秘密,就从读这本诗集开始。

《妈妈其实是皇后的毒苹果?》

作者:新井一二三

出版社:大田

「胖女没有权利逛百货公司。」妈妈还说:「你长大以后肯定没人要。」

母女议题是女作家赌命一攀的K2险峰绝顶,过去荆棘散文小说集《荆棘里的南瓜》、张爱玲小说《小团圆》让读者稍窥险境;近年黄小黛《家族记忆》、江鹅《俗女养成记》、林蔚昀《我妈妈的寄生虫》等散文,都精采一击突破了言论障壁。今日,新井一二三散文《妈妈其实是皇后的毒苹果?》更以空前响亮、直率的现身说法,向万千受虐女儿证实「有毒的母亲」真有其事。台湾舆论常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连心理学作品《父母会伤人》台湾译者都特地注解说,顾虑原名「有毒的父母」过于刺激,所以行文改为「问题父母」。

此举显示我们多么热切否认受虐儿女的愤怒。秉持英勇无畏,新井透过旅行、移民、外语环境,叛逃、觉醒和疗愈的过程,既描绘出无数台湾女性的成长轨迹,也领先她们说出女儿失忆排除的真相。书中细腻刻画关系失调的环环递进,必能唤起读者尘封的人我回忆,改变架构重新诠释现实经验,启发照亮出路的灵光。

书评委员简介:

傅月庵:资深编辑人。台湾台北人。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肄业,曾任远流出版公司总编辑,茉莉二手书店总监,《短篇小说》主编,现任职扫叶工房。以「编辑」立身,「书人」立心,间亦写作,笔锋多情而不失其识见,文章散见两岸三地网路、报章杂志。着有《生涯一蠹鱼》《蠹鱼头的旧书店地图》《天上大风》《书人行脚》《一心惟尔》等。

黄宗洁: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学士、国文学系硕、博士。长期关心动物议题,喜欢读字甚过写字的杂食性阅读动物。着有《生命伦理的建构》《当代台湾文学的家族书写──以认同为中心的探讨》《牠乡何处?城市‧动物与文学》。现任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副教授。

陈栢青:1983年台中生。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毕业。曾获全球华人青年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台湾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等。作品曾入选《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对照台湾文学选集》《两岸新锐作家精品集》,并多次入选《九歌年度散文选》。获《联合文学》杂志誉为「台湾四十岁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说家」。曾以笔名叶覆鹿出版小说《小城市》,以此获九歌两百万文学奖荣誉奖、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另着有散文集《Mr. Adult 大人先生》(宝瓶文化)。

卢郁佳:曾任《自由时报》主编、台北之音电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杂志总编辑、《明日报》主编、《苹果日报》主编、金石堂书店行销总监,现全职写作。曾获《联合报》等文学奖,着有《帽田雪人》《爱比死更冷》等书。

更多镜周刊报导

【好书遗珠】2017年第三季推荐书单

【好书遗珠】2017年第一季推荐书单【黄宗洁书评】一个人的「字母会」──《昆虫志:人类学家观看虫虫的26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