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钱进柬埔寨 台商「打群架」才有机会
文/范畴
很多台湾人对柬埔寨的印象,仍停留在「红色高棉」的可怕历史,或者千年古迹吴哥窟的绝代风华;但其实,柬埔寨不但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所得只有1000美元、贫富差距大,柬埔寨也是经济成长率7%的新兴国度、而且持续4年,跻身为亚洲目前发展最快速的国家。
柬埔寨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完全无限制欢迎外资进入」的开放政策。「在这里做生意和投资,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由。」在柬埔寨工作和生活了17年的老台干,一语道破柬埔寨的经济特色。
而知名的时事评论家范畴对东南亚经济议题素有研究,也经常前往柬埔寨考察,他以深厚的观察心得及在地经验,针对台商进军东南亚的战略提出了关键看法。
他认为年底东协经济共同体(AEC)将开始运作,这是一个单一市场;届时,共同体内的东协十加三个国家(中、日、韩),经济将互相开放,关税、航空进入对等关系,你给我降关税,我就必须给你降关税;我给你一条航线,你就必须给我一条航线。在这种「你我对等」的竞技场中,台湾目前没有地位。
虽然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和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与AEC都有很大程度的重叠,然而台湾加入前二者依然遥遥无期。
山不走过来,怎么办?不要傻等,你就走向山去。荷兰当年有政府支援的商社——东印度公司,运用「公司」的逻辑,走遍亚洲。台湾,在AEC、TPP、RCEP都还看不到边时,也应该充分发挥公司的逻辑,巩固在东南亚的巨额投资。
台湾商人早已走进东南亚,投资额仅次于对中国的投资,但都是单打独斗,顶多是产业上下游的合作。台商在全球都有一个共同习性,那就是不管做哪个行业,都喜欢独资,至少要控股,这在东南亚也不例外。这是个当年「游走於单一国家」的习惯,但已经不适用「经济共同体」的生态;在跨国的经济共同体内,「借力使力」才是王道。
不管是由政府领导还是由某大企业做「带头大哥」,台湾在东南亚的巨额投资,都必须与时俱进,突破家族独资或控股的传统思惟,形成某种「台资共同体」,与其他外资或当地资金形成同盟;如果不这样做,台资迟早被各个击破或萎缩得不成人形。
在东南亚的「台资共同体」中心,应该放在柬埔寨的金边市。道理如下:一、柬埔寨是个美元国家,没有币值或汇率风险;二、美元外汇无管制,进出方便;三、地处东南亚半岛中心位置;四、受过「红色高棉」经验教训后,政府懂得摈绝意识形态;五、国家处于再生阶段,欢迎各种外资,机会繁多;六、与台湾其实具有很深的渊源。
今天的柬埔寨,是个折翼的天使。老年人极少,中年人不敢回忆过去,红色高棉之后的新生代,尤其九○后的青年,成为主要劳动力。全国一千五百万人只有两个目标:城市人想着致富,农村人想着生存。
外人或许会用「百废待兴」来形容今天的柬埔寨,但柬埔寨人的态度却是「重整复兴」。柬国政府得养军队、人民,但内部税收基础却异常薄弱,只能靠外资注入来维持国家的财政流动。各国投资中,以日本占大宗,但日本基于赎罪心理或着眼于长期战略,对柬埔寨的投资多属「只予不取」的基本建设项目,对照之下,越南的资金多属「只取不予」,而中国则是「既取也予」。
台湾其实在李登辉的「南向策略」下,当年已做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行动,将柬埔寨作为南向的大本营就是其中之一。当年的构想相当宏伟,事实上也已与柬国政府达成高度默契,但当时负责此案的中央银行前总裁许远东先生亡于大园空难后,此计划就胎死腹中。
大计划虽没了,但小行动不断。而今,台湾的银行界早已入驻金边,其中最老牌的第一银行,甚至一度扮演柬埔寨「中央银行」的角色。制造业的台商也已扎根金边周遭多年,近年来房地产业纷纷至金边市淘金,更不在话下。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73期)。
延伸阅读推荐》
泰北,一个很近又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