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拉拢北京抵制俄国 经济诱因胜过外交恐吓

图为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索罗门群岛外长马内莱在北京举行会谈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所罗门群岛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新社)

黄育川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目前为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的资深研究员;研究聚焦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亚洲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俄乌冲突爆发后,某种程度迫使中俄两国越走越近,也成为美国与欧盟最不乐见的发展。黄育川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出版的刊物上撰文表示,美国与欧盟若要寻求北京支持谴责俄罗斯,相较于政治外交上的恐吓,还不如向中国提出其最迫切的经济诱因,包括推进中欧投资协定及实质减免关税。

黄育川指出,当西方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与俄罗斯对峙时,中国面临着三重困境:在不恶化与西方关系的情况下保持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同时还要尊重领土完整的原则。考虑到世界范围内要求中国谴责俄罗斯的压力,北京能否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维持支撑自身信誉的增长目标?解决办法可能在于向中国提供诱惑,而不是发出威胁。

黄育川解释,作为最大的贸易国和外国投资的主要接受国,中国相较俄罗斯被认为更容易受到制裁冲击,因为它依赖于多边金融体系的繁荣。此外,考虑到中国不能再指望房地产市场的反弹来恢复经济增长,今年经济增长前景的下行风险大于上行风险。能源价格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供应链中断是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三个主要因素。

黄育川表明,中美贸易战掩盖一个事实,即欧洲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远远超过美国。事实是,在过去的十年里,欧盟在中国的外国投资大约是美国的2倍。德国尤其依赖中国作为向其他国家出口产品的制造基地。如果布鲁塞尔方面表现出愿意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意愿,那么说服北京干预莫斯科的可信度将会提高。

至于华盛顿可以从削减与贸易战有关的关税开始。黄育川说,更有说服力的做法是发出讯号,表明是时候缓和紧张局势。甚至邀请中国参加四方会谈将是拜登完全不同寻常的举动,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如气候变化、技术标准和流行病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