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全球化的五个深渊和五条生命线

参考消息网9月5日报道 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9月1日刊登迭戈·埃兰斯题为《地缘政治撕裂全球化:五个深渊和五条生命线》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自2020年以来,外交文献和经济分析普遍认为全球化进程面临消亡的危险。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也有不少理由让我们相信,全球化的可持续性依然是可实现的。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大萧条问题专家道格拉斯·欧文2020年说:“新冠大流行将使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在后新冠商业周期的动荡历程中,全球化从被视为长期的必然趋势变成分裂为两个敌对集团,一个由美国及其西方伙伴组成,另一个由中国、大多数新兴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组成。

但它真的受到威胁了吗?

自由流动面临威胁

让我们试着解读一下全球化正在经历的现实政治。

1.全球化式微的经验证据。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已经停滞,与此同时,保护主义政策不断涌现,关税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限制激增。资本也在收缩,尤其是长期资本,即以长期回报和创造繁荣与就业为目的的结构性投资。

2.地缘政治割裂全球市场。也许最明显的导火索出现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随之而来的是能源危机、电价飞涨,通货膨胀的阴影笼罩各国,七国集团对俄罗斯的制裁浪潮席卷而来,西方国家将美元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企图摧毁俄罗斯的财政。而莫斯科则将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引发欧洲能源危机。

在商业方面,价值链的中断再次出现,海运贸易路线出现瓶颈,集装箱运费不断上涨,物流障碍尤为严重。

市场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企业在其战略中加入了去风险化(或风险最小化)等术语,以应对这一中间阶段,目的是克服可能发生的脱钩或全球化的碎片化,以及“友岸外包”,即把生产转移到盟国,以避免供应中断事件的发生。各国政府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优先考虑保障某些地缘战略部门的效率。

3.世贸组织棺材上的三颗钉子。今年是美国大选年,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超级大国之间为保护本国工业和技术部门而展开的竞争又充满了恶意气氛,在这种情况下,世贸组织的改革毫无进展。第二颗钉子是其仲裁和争端解决机构的瘫痪。在过去五年中,这些机构已75次未能就其更新达成共识。第三颗钉子是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单边措施,这些措施使白宫为规范贸易全球化而制定的规则受到质疑。

4.全球贸易重构其路线。由于地缘政治和物流方面的影响,全球秩序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方面,贸易在地缘政治层面正在去集中化。另一方面,贸易路线正在重构。面对这些不确定性,高管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企业的立场。

5.企业反对脱钩。围绕国际业务的担忧情绪急剧上升。英国的调查显示,93%的高管承认他们的公司因地缘政治不稳定而损失了收入。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认为世界秩序将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支撑全球化的五个因素

不过,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专家们指出五大理由,给全球化的捍卫者们带来了希望。

1.有些“绷带”仍支撑着全球架构。债券市场仍然是支撑全球化拼图的“绷带”,并“在不同地区、行业和公司之间传递金融效率和适当的债务管理模式”。

2.技术“黄金时代”让海外业务保持活力。跨国公司是企业战略的先锋,这些战略将生产多样化、致力于促进数字转型,以及货物、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并将这些作为价值链的保障因素)的投资计划放在首要位置。跨国公司在管理这些流动和抵御给互联世界带来压力的力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跨国公司强化技术资本,创建数字生态系统,将辅助企业(通常是中小企业)纳入供应网络。

3.对新世界秩序的重新适应。棋盘上有几枚主导棋子:地区和意识形态层面的重新站队;国际机构和全球主导力量的变化;数字平台内部出现横向创新体系。这些棋子与地缘政治领域相关联,可能会瓦解监管技术的多边框架。

4.跨境资本正在重组。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跨境资本流动下滑65%。但是,这场金融海啸也催生了一个更加坚固和稳定的架构,并且仍在不断重组中。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强调了某种乐观情绪。发展中国家首次成为外国资本的净接收者。由于银行流动性和资本率提升,系统性风险有所降低。

5.数据业务提供推动力。数据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来源。数字化成功推动了全球化,并放大了商品的经济价值。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强调:“15年前,数据流动几乎不存在,但现在,我们正在数据的海洋中冲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互联。”(编译 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