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盛况 美媒:习近平今年恐难以为继

昔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盛况,美媒:习近平今年恐难以为继。图为习近平(右)与拜登会面。(新华社)

202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望创下自他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来,出访国家最少、出访时间最短的记录。据美国之音报导,截至8月15日,今年习近平仅在3月出访俄罗斯一次,全年只在国外度过2天时间。根据彭博社统计,在习近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后的2013年至2019年间,他平均每年出访14次,数量超过时任美国领导人。

而现在,习近平让外国政要到北京去见他。今年以来,他会见了法国、厄利垂亚、美国等36个国家的政要。但这比起他疫情前的同期平均每年48个还是少了很多。

2022年习近平参加了4个峰会,出访了5个国家,历时13天。今年即使他如期出席3个峰会,并对南非、印度和美国进行访问,恐怕仍难以超过去年。

未来4个月3项国际峰会 等待习近平参加

不过,未来4个月,至少有3项习近平渴望的重大国际外交活动等着他:8月在南非约翰尼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BRICS)峰会,9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G20国集团峰会,和11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明年元首外交将掀起新高潮」,中国外长王毅去年底在预测中国今年「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格局」时说。当时,拜登与习近平刚刚在印尼峇里岛20国集团峰会上会晤,两国外交官员都表示要为落实「拜习」峰会而努力。

但之后局势发生了巨变。2月初中国高空侦察气球入侵美国,遭美国军机发射飞弹击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暂停访华,美中关系呈螺旋式下降;之后虽经拜登政府努力,布林肯和财长叶伦先后前往北京访问,双边关系有所缓和,但美国和盟国联手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处处限制「卡脖子」,使北京处于极为孤立的状态。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纷纷衰退,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爆雷事件频传,导致人员伤亡的火灾、水灾接连发生之余,中国政府修订后的《反间谍法》7月1日生效,加大力度严控社会;更别提中共高层政坛地震频发:习近平亲手提拔的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被失踪和免职、中共解放军火箭军高层领导大换血等。

报导称,在这种情况下,重温有关「东升西降」、「百年不遇之变局」、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习近平外交思想」,让人有如恍若隔世之感。

「对习近平来说,不幸的现实是,中国经济目前表现不佳,『一带一路』倡议比几年前更弱。 而中国自身的行为使得习近平所谓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变得更加困难,」美国权威杂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印太研究资深研究员迈克尔·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说。「在外交政策方面,中国共产党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习近平现在不是处于这十年里的高点,而是低点。」

同是峰会 今非昔比

报导称,与去年在北京举行金砖国家峰会、在印尼和泰国举行G20和APCE峰会时的情形大为不同,今年习近平要参与的这3场峰会,实在难有让他再为世界「指明方向」的机会。

习近平首先要面对的,是本月22日在南非约翰尼斯堡举行金砖国家第15次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峰会。习近平的好朋友、俄罗斯总统普丁因遭国际刑事法院指控犯有战争罪已被确认不会与会。有媒体报导,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有可能在下周出席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晤。

「印度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关注的国家,但很难预测,因为我认为它正在从一个不结盟国家转型」,报导引述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分析,「印度现在正从与中国比较友好变得越来越接近四国联盟,接近美国、日本和澳洲。所以很难预测。但我认为印度未来不会成为中国的非常友好的合作伙伴。」

此外,路透报导,习近平预计还将访问新德里,参加9月9日至10日举行的G20(二十国集团)峰会。为了给习近平与莫迪的会晤铺路,中印2国本周就缓和边境致命冲突导致的紧张关系而举行了为期2天的第19轮军事谈判。

印度外交部在谈判结束后发布的新闻稿中说:「双方就解决西部地区实际控制线沿线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建设性和深入的讨论。按照两国领导人的指示,双方以开放和前瞻的方式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加快速度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对话和谈判的势头。在此期间,双方同意在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

「我认为G20不一定能解决他们之间的任何问题」,报导引述《外交政策》印太研究资深研究员索博利克观察,「请记住,印度已经对中国采取了一些连美国都没有采取过的行动。印度禁止了TikToK和其他一系列中国开发的APP,部分是为了报复中印边境发生的一些冲突,但也是为了印度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

习近平是否会如期参加11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APEC峰会正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华盛顿邮报》最近引用3名美国官员的话说,白宫决定禁止曾参与镇压2019年抗议运动的香港特首李家超与会。2020年美国政府在香港实施《国安法》后对李家超和其他10名香港和中国官员实施制裁。

外界预测习近平可能因此而不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作为抵制。但其他人预计,即使李家超被禁,习近平仍会出席。报导引述独立时评人郑旭光分析,「我觉得习近平不会在意,因为不是制裁他本人。他一定会利用这种国际场合型塑他全球领袖的地位,型塑他在党内的地位,甚至型塑中共在民间的地位。」

美国大选年之前 拜登对华政策成焦点

报导称,目前尚不能确定拜登政府对李家超的禁令,但在接近美国大选年之际对拜登总统的对华政策的辩论会越来越激烈。自由派人士赞赏他「软硬兼施」的手法,保守派人士则指责他对北京还不够强硬。

亚洲协会美中国关系中心主任夏伟说,「值得称赞的是,我认为拜登并没有被中国正在发生的日益强化的专制所欺骗。但另一方面,我认为他也正在非常努力地保持大门敞开。」

「不幸的是,拜登政府现在确实错过了利用中国弱点的机会,不是试图与中共对抗,向其施压、削弱它,而是进行外交魅力攻势」,《外交政策》印太研究资深研究员索博利克指出,「拜登总统正在竭尽全力与中共官员进行越来越多的会面,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索博利克预测,为了让习近平顺利赴美与会,拜登总统甚至可能取消对李家超的禁令;夏伟则认为,真正的问题不是拜登和习近平见面了没有,「真正的问题是,中国是否愿意玩一场真正的外交游戏,通过妥协来获得更大的利益。我不太确定我是否看到了这种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