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降低交通死亡事故 竹市本月16日啟動11處科技執法
新竹市地狭人稠,易发生车祸,市府统计,今年一至七月行人30日交通死亡事故较去年同期增加10件,这10件皆发生于一至三月,因此,市府推动交通改善作为,宣布本月起将有多项精进措施。记者王骏杰/摄影
新竹市地狭人稠,易发生车祸,市府统计,今年一至七月行人30日交通死亡事故较去年同期增加10件,这10件皆发生于一至三月,因此,市府推动交通改善作为,宣布本月将有多项精进措施,包括全市号志调整运作时间,于离峰时间提醒驾驶人行经路口应停让行人、16日起启动11处科技执法、召回公车驾驶,强化停让行人及指差确认教育训练等,希望将车祸伤害降至最低。
交通处说明,市府于今年四月即掌握一至三月底交通死亡事故有增加趋势,因此陆续进行各项改善作为,包括日前宣布「守护行人 道安五环」行动方案,使四至七月行人交通死亡事故发生一件,已有显著成效。
另外,目前市区主要道路号志运作时间为全日运作,而车流及行人较少的路口,以上、下午尖峰为主(上午7至9点、下午5至7点),故离峰时间(清晨、夜间时段等)为免让驾驶人及行人空等及久候,改为闪光运作。
市府发现,今年有多起车祸事故都是以高龄者在清晨或夜间,且违规穿越道路者为多,为使驾驶人行经路口停让行人,本月起将全市号志运作时间调整为5点至晚间10点运作,而这次调整仅针对离峰时间,故对民众上下班时间无任何影响。
另外,10月16日起将启动11处科技执法,针对事故主要肇因及驾驶人常见违规行为,包括未停让行人、机车行驶人行道、闯红灯及转弯未依规定等实施科技执法;市府与交通部公路局新竹区监理所共同召回公车驾驶强化停让行人及指差确认教育训练,并进行联合稽查职业驾驶及市区公车驾驶停让行人,也针对高风险大客车业者进行稽查,盼持续精进道安作为,提高驾驶人道安意识、遵守交通规则。
交通处补充,目前市府已提报21处行人易肇事路口改善,9月已完成中央路与锦华街、中华路与信义街等七处路口,预计年底全数完成;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2619公尺标线型人行道,也配合路平工程调整多处不合宜标线,提升道路安全,并争取中央补助「永续提升人行安全改善计划」10案(总经费约2.3亿元)规画及建置实体人行道。
市议员刘崇显建议,市府除了在配合中央政策改善行人环境应加紧脚步外,相关设施的细节更该完善落实人本交通,像是交通处提到已完成的2619公尺标线型人行道,但其中设有保护行人的实体阻隔路段少之又少。而每一个月份都有季节性的生活与移动习惯,相关数据应以每年份的相同月份来比较,才符合统计学上有意义的比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