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向新提质实现华美嬗变

在广袤的田野上,联合收割机纵横驰骋、大显身手,运粮车跟随一旁,协同作业……连日来,东台沿海地区投入充足机械设备,开镰收割成熟水稻,呈现一幅农忙景象。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金秋时节的东台大地,迎来又一个沉甸甸的丰收季。

近年来,东台市坚持以“生态绿色”为底色,以“富民增收”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倾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市的绿色跨越,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华美嬗变,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唯美呈现。

四“一”斗妍特色农业勇挑重担

“一棵树”撑起一片蓝天。看层林尽染,“霜叶红于二月花”;闻丹桂飘香,“桂子香浓凝瑞露”……金秋的东台城乡,到处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从东部沿海到堤西水乡,森林公园、森林小镇、森林村庄星罗棋布,“一棵树”不断成长,林木覆盖率持续提升。最新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显示:2023年,东台市森林覆盖面积达5.96万公顷,其中有林地2.99万公顷,林木覆盖率26.15%。

“东台市林业结构更加优化,低产、低效、低质品种逐步淘汰,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树种加快普及。同时重点推广‘林业+苗、菜、禽、药、桑’等八大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新曹农场、新街镇方东村成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被国家林草局作为林下经济首批典型案例宣传推广。2023年,东台市林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市林业中心主任王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一篮菜”端上都市餐厅。收购、清洗、分拣、包装、发车……连日来,位于弶港镇的王青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田头市场”车水马龙,热火朝天。“我们眼下大量上市的有青椒、萝卜、甘蓝、西兰花、有机花菜等10多个品种,每天的发货量超过100吨。”合作社负责人王青一边驾轻就熟地帮着打理一边介绍,这些蔬菜除了供应上海、浙江、苏南等“长三角”地区,还远销到广东、福建、湖南等地。

近年来,东台市加快打造“上海菜篮子基地”,建成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直供直采基地21个、上海市外延蔬菜主供应基地7个,开设东台特色农产品销售窗口、直营店161个,农产品占上海市场8%左右。东台市蔬菜产业年种植面积达125万亩次,产量突破400万吨,产值超过70亿元,成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蔬菜产业基地。“东台市蔬菜产业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品种不断丰富,形成10多大类60多个品种;二是技术不断改进,由露地种植发展到智能、设施加露地种植;三是品质不断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有机品牌达到20多个。”谈起“种菜经”,市蔬菜站张小春副站长头头是道。

“一只瓜”甜透大江南北。荣获全国第一个瓜类作物“中国名牌农产品”、全国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产品、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批准为“中国西瓜之乡”,建成全国最大的小果型精品西瓜生产基地……绿色嬗变,同样让东台西瓜书写了一笔笔神奇。截至目前,东台西瓜种植面积拓展到30万亩,江苏省第一。年产量达100万吨,总产值超过30亿元,农户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

“一根丝”拉动万民致富。富安茧丝绸和民星茧丝绸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展以统一提供桑蚕优良品种、统一小蚕共育技术、统一消毒程序、统一蚕药蚕具物资供应、统一桑园治虫等为主要内容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社会化服务,带动数万蚕农共同增收致富。在两大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和强势拉动下,东台市先后建立“优质万吨原料茧基地”和“全国蚕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原料茧、丝基地,6A级高等级生丝80%以上出口欧美等市场,茧丝质量全国领先。

持续放大集聚效应,东台市特色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突飞猛进。以“一只瓜、一篮菜、一根丝、一棵树”为核心内容的“四个一”特色产业年产值超过120亿元,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占比高达四成。

四“全”管理智慧农业崭露头角

金浪翻滚,铁牛欢腾。眼下正进入秋收黄金时节,东台市开启智慧农场无人化机械作业模式,省工节时,降本增收。在南沈灶镇智慧农场驾驶舱,智慧农业平台凭借智慧农机、智慧种植、农场记事、数据中心和智慧决策五个板块,实现了以全场“耕种管收全覆盖”“农机作业全自动”“作物生产全监控”“智能决策全无人”为核心内容的“四全管理”。

“去年以来,市农业投资公司重点推进南沈灶镇智慧农场建设,实行粮食生产全程无人化智慧农机作业,成效日益显现,亩均降本增收超过了150元。”南沈灶镇智慧农场负责人高明荣喜不自禁。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东台市对分布在各镇区的14个现代农场2.1万亩耕地进行实时长势监测,精准掌握每块农田的档案,进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在智慧农场,安装了气象站、土壤墒情仪、水质检测仪、虫情检测仪、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备,通过智能物联设备,能够实时查看到农场土壤的实时温湿度等信息,及时指导农事作业。

智慧农机作业基于高精度北斗导航系统,可实现农机的远程点火、熄火,农机具的升降、视频回传以及按已规划的路径作业等功能。无人收割机作业不重不漏,效率高,油耗低。项目运营以来,节约人工成本30%以上、提高作业机组利用率20%以上、提高土地利用率0.5%~2.5%、精准施肥节肥15%、单产增加5%左右。根据专家测产,今年南沈灶镇智慧农场水稻亩产可超630公斤。

“东台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已经从全程机械化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目前东台市烘干机清洁能源使用率已达74.7%,建成2家省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智能农机保有量达3181台套。”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陈辰表示,装备、农事作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提档升级,展现出令人期待的美好前景。

四“新”融合高效农业化蛹为蝶

今年水稻生产中,各主产区在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同时,深入推进良种良法良技的融合配套应用,为粮食高质高效夯实基础。

“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主推口感和米质都比较好的‘南粳9108’‘香缘99’等水稻品种,并重点应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绿色生产新模式、新技术,保障水稻高产丰收。”弶港农场农业中心主任陈明堂介绍,全场平均亩产预计达650公斤。

和粮食生产异曲同工的,是油菜种植。今年5月中旬,一场“产业革命”让东台沿海格外引人瞩目。全国油菜“双密双高多抗”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会举行,中国工程院三位院士万建民、王汉中、张献龙等专家学者和农技推广战线代表200多人齐聚黄海原种场。

油菜“双密双高多抗”技术模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领衔创建,其以耐密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为核心,融合应用密植高产高油抗灾减灾关键种植技术,作业效率提升3倍以上,管理成本降低1/5,防效提高18%以上,化肥农药减施20%以上,亩综合效益增加600元以上。今年,东台市共示范种植“中油杂501”6000亩,并率先整体应用这一系列良种良法,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这种新模式具体集成应用了高密精量播种、全营养缓控释肥、精准化调防灾、病害绿色防控、机械收获减损等一系列最新核心技术,使作物具有耐盐碱、抗寒、抗倒、抗旱、抗病等突出能力。”王汉中院士如数家珍。他表示,“双密双高多抗”技术模式的成熟应用,对推动全国油菜单产的提升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东台市农业“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不断加快融合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新服务”理念的全面渗透。

稻谷飘香,人欢机唱。“三秋”大忙时节,各级农业部门和为农服务组织科学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秋收、秋种、秋管等“一条龙”社会化服务。各地累计投入各类收获机械3100多台,拖拉机4100多台,秸秆粉碎还田机、打捆机等配套农机具4800多台套,紧锣密鼓加快秋收进程,确保高质高效、应收尽收。东台市计划完成机收水稻面积71.67万亩,机收率超过99%。

手机下单,送货下田;一个电话,服务到家……在繁忙的田间地头,时不时出现的满载农资的货车,同样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各地基层供销合作社在原有农资保供网点的基础上建设“移动庄稼医院”,通过“东农服”手机平台等载体,精准精细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东台市先后被认定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全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甜叶菊种苗基地。东台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20家,其中部省级17家,农产品深加工产值突破850亿元。东台西瓜、文蛤、泥螺等9个产品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江苏省第一。去年,东台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3亿元、增加值182亿元,分列江苏省一二位,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850亿元,连续两年列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第三名。

(来源:东台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