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立“国际教育枢纽”,是否可行?

去年(2023年)10月,香港政府新一次《施政报告》出炉。

对于教育界来说,影响最大的消息莫过于是港府有意将香港打造为国际教育枢纽。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当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教育枢纽,并为青年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这些措施包括:

扩大政府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扩大奖学金计划、增加宿位等等。

这些全新的措施,不仅对香港的教育体系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还为培育更多优秀的香港青年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机会。

想要建设成为国际教育枢纽,香港具备哪些条件和优势呢?

其一,香港的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先进的交通网络,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为国际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便利性。

其二,香港汇聚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和文化,这种多元性也为国际教育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土壤以及丰富的学习环境。

其三,香港所拥有的一流的教育体系。而这种教育体系,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方面,亦体现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

从高等教育方面来说,香港共有22所可颁授学位的专上院校,其中八所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大学。

根据2024年最新的QS全球大学排名,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共七间大学均榜上有名。

其中,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仍然维持在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行列。

再加上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共五所高校跻身世界百强大学,是全球顶级大学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虽然,2024年由于QS更改了计算排名评分的方式和比例,导致了港校整体排名下滑,但这并不影响香港优质的教育品牌所获得的海内外的广泛认知和认同。

香港所拥有的多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有足够的实力,为国际学生和教育专业人士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研究机会。

从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来说,全港有大约 547 间小学,477间中学。

其中资助小学422所,资助中学358所;官立小学34所,官立中学31所;直资小学21所,直资中学59所;私立小学70所,私立中学27所。

香港政府通过公营学校提供免费小学及中学教育。

本港的学校体系以公营学校为主,包括由政府直接营办的官立学校、以及由政府全额资助但由所属法团校董会或校董会管理的资助学校。

公营中、小学分别为学生提供六年免费教育。

而为了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香港还有其他类型的学校,也就是可收取学费及按学生人数获得政府资助,并享有较大弹性的直接资助计划(直资)学校,以及自负盈亏的私立学校。

除了资助、官立、直资和私立中小学之外,香港还有大约 56 所国际学校,各自开办不同国家及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的课程。

一部份国际学校为英基学校协会之属校,其余的则由不同的私立、独立的办学团体所营运。

在丰富的中小学教育资源中,不乏“一条龙”学校,能够提供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至高中的一贯制教育。

而除了香港本地文凭考试的DSE课程体系之外,不同类型的学校还可以提供如IB、GCE、IAL、AP、IFY等各类国际文凭考试课程。

职业教育方面,香港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了“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VPAS)。

该计划试行期为两年,容许2024/25学年及2025/26学年来港修读指定VTC全日制高级文凭课程的非本地生(包括内地及其他国家/地区的学生)毕业后,申请留港工作。

投身与其课程相关的专业行业,包括航空、运输及物流;创新及科技;机电工程;建筑、土木工程及建设环境;以及海事服务。

目前共有27个专业可供选择。

如果学生在两年的高级文凭毕业后想要选择继续升学深造,亦可凭借高级文凭的学历,报读VTC辖下的高科院,或者其他香港及海外大学的本科课程,实现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完美衔接。

其四,香港政府和学术界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也为国际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环境。

在这些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特区政府亦会进一步增拨资源,锦上添花,使香港更具备成为国际教育枢纽的潜力。

为此,本月17日(1月17日),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积极建设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为香港教育订立一套全面的战略发展蓝图》议员议案。

议案建议从不同范畴层面入手,进行策略检讨,做到教育对外产业化。

提出议案的立法会议员邓飞表示,建议要从五大范畴层面入手,为打造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订立一套全面的战略发展蓝图,包括进一步开放高等教育、职专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非本地生学额及平衡奖学金和自费留学的安排。

邓飞指出,目前香港教育的留学状况是:

“高等教育渐强,职专教育偏弱,基础教育未见”。

而特区政府虽然行政长官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并把政府资助大学学额的非本地生的比例由20%提升到40%。

建议要从不同范畴层面入手,为打造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订立一套全面的战略发展蓝图,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进一步开放高等教育、职专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非本地生学额,让整个教育行业在对外产业化上彻底活跃起来。

第二,编制香港教育国际化的年度报告,分析每年不同教育阶段、学术教育和职专教育在吸引外来学生的人数、成本效益和对应的策略检讨。

第三,由特区政府牵头,特别是驻外经贸办,搜集有潜质来港留学的国家的教育信息,精准宣传。

第四,提供多元化的学生住宿安排和签证安排,除了政府帮助大学觅地和拨款兴建宿舍之外,可以充分发动民间的力量,兴办学生公寓。

至于签证方面,包括专上留学生毕业之后的留港工作签证,以及如果开放基础教育来港留学,便需要实施家长陪读签证。

第五,平衡奖学金和自费留学的安排。目前政府的做法是增加奖学金的投入,以吸引非本地的尖子学生来港读书,这个做法是正确的。

讲得通俗些,先搞旺场子,让留学中国香港成为一个风潮,自费留学的潮流和趋势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