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膏、香水,都是真香!|中法六十年

芳华东西,馥郁共长。

中法两国拥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法国以浪漫多元闻名,中国以优雅深邃著称。 这两种文化魅力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得以生动展现: 巴黎奥运会的塞纳河开幕式彰显了法国的想象力与浪漫气息,北京奥运会的宏大规模和精湛编排则展示了中国的文化积淀和组织能力。 正是这种独特与多元,使中法文化交流成为一片沃土,两国在文学、艺术、手工艺等领域交融互鉴,孕育新的文化表达。

站在中法建交 60 周年的历史节点, COSMO 邀请两国 制香领域 的中坚力量展开跨国对话,激发智慧碰撞与创意共鸣。

虽然在香的提炼和制作上各有特色,但中法两国对香的热爱和探索历来不谋而合。从汉唐时期的香文化在祭祀仪式中逐渐成形,到丝绸之路后域外和合之香兴起,诗词歌赋催化着神秘的东方气息,也激发了西方制香业翘楚法国对中国韵味的无限遐想。17世纪起,中国香料成为法国香水调配的重要成分,为法国香水注入了独特的东方魅力。

时值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在香文化上的交流更加深入。 作为芬美意首位被派驻到中国的法国调香师,弗洛里安·加洛(Florian Gallo)在上海工作期间创作了“无心之雅”等糅合中国特色的畅销香水,并在“唐宫盛宴”系列中首次以传统香膏形式演绎西方人眼里的中国风。 这种极具东方形式感的香作也是中国传统制香技艺非遗传承人黄珊珊擅长并深耕的领域。 成长在中药世家的她秉信香药同源,她的以宋代文人做主题的“宋韵江南”系列手工香水则是以西方形式感阐释了中国香的别样魅力。

黄珊珊和弗洛里安在创作香方时既传承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又在跨文化的碰撞中探索出更多的融合可能。 COSMO邀请两位艺术家一起对话,共同探讨他们在调香过程中所体验的文化交融。 他们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东西方对香的独特理解,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共鸣。

Dialogue弗洛里安·加洛×黄珊珊

弗洛里安:我在法国学习的化学及香水课程是很典型的西方制香工业逻辑:想法和概念先行,后续再做创造,一步一步完成考核。来中国之后,我必须学会大量与人交流,渐渐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慢慢习惯中国香原料的复杂性。所以我跟着中国团队去了广西、四川、甘肃等地方采风,同事也会耐心跟我解释唐诗宋词里的意境。

黄珊珊:中国的《诗经》、唐诗、宋词也是我的创作取材宝库。无论给香起名字,还是给香构建意境,中国人的风雅在几千年的文字流传过程中都有特别具象的呈现。比如,我最爱的“雪中春信”,这个香名里没有提到任何花,却能从中闻到希望的味道;每个人心里对于“春天的信息”的定义都不一样,这也让中国香拥有了更多美好的想象空间,这也就是故事的层次,不是简单的前中后调。

弗洛里安:的确,我之所以选择成为调香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香水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既能表达情绪和性格,也可以诉说某段特别的回忆。我清晰地记得抵达上海时正值秋天,整个城市闻起来有类似桃子糖的香甜,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桂花香,而这个带有东方特色的味道也成为日后我作品中很受欢迎的元素。另一个在我作品中大获好评的香调就是“茶”,当时我学习了很多有关茶文化的知识,也粗略学习了茶道。茶需要闻,需要品,这和香文化异曲同工。

黄珊珊:茶道也好,香道也罢,讲的都是“道”。香严童子在《楞严经》中闻香悟道,宋可度用的正是“香且无相”为注。我们不能用三言两语说清楚真正的道,因为参悟往往就在刹那间,香道是一种智慧,无法靠背诵或讨论得出。无论你懂不懂香,喜不喜欢香,都不妨碍在闻到香的时候收获属于自己的独特智慧的权利。

弗洛里安:我以前说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社会文化实验地,因为在这里我愿意尝试非常规的成分和组合,找自己的平衡。其实法国自古以来的香文化和中国也有联结,无论是气味疗愈的重要性,还是对原材料选择把控的认真度,都是香文化历史上的共通点。尤其在疫情后,清雅干净的香调在欧洲也是大势所趋。如今我回到法国继续传统制香工作,但中国香文化中的浪漫和实用依然影响着我的创作。

黄珊珊:中国人在气味审美上之所以不偏好直白热烈,而是追求若隐若现的幽香,是因为我们讲究的极致浪漫是“风骨”,中国香的浪漫以逻辑打底,不只是为了叙事而做出天马行空的假设。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法国,在香水领域的交流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香文化的重生,而我作为非遗艺术家,十几年来开设香道课程,开发香薰产品,正是想让更多曾经对中国香有误解的人走近中国香,感受到传统香中的神秘魅力和身心修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更多的传统制香人和中式调香师,把各自年轻的理解加到古老的方子里,创造自己的产品,将多元化的中国传统香作品推向世界,让更多人闻到时间的味道。

原文刊载于《时尚COSMO》9月刊

策划:朱瑾

编辑:聂 丽平、若菲

文:Evricka

视觉: 卞玉清

摄影:艾欣、胡一帆、Antoine Lippens、胡佳荫

部分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助理:徐紫瑞、魏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