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风吹彻故土
绿 窗
“乡贤”一词肇起于东汉,指对家国有贡献的社会贤达。现代乡贤内涵扩充升华,不管居家乡、在异地,是否生于本土,只要是愿为当地谋求福惠的仁人志士,都可尊为乡贤。
前年秋天,硕果满枝的时候,我成为村里的乡贤。一些在外省市打拼成功的爷爷辈、叔叔姑姑辈和我的平辈人(老话叫“有招”的人),也陆续被邀进乡贤大家庭。大家返乡考察,建言献策,真有燕子归巢、大地春回之气象。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凤山镇跑场沟村。凤山镇是清时关外四大名镇之一,丰宁县衙所在地,这里有汉代石狮子、辽代古城墙、清雍正年间的古戏楼和关帝庙、凤山书院,这些古建筑雕梁画栋,独秀塞外。听老人们说,凤山镇还办过“祭孔”大礼,传承文化,塑造民风。1919年,诗人郭小川就出生在凤山镇,他很小离开家乡闯荡四方,成名后返乡,任丰宁县长。多少丰宁青年读着《青纱帐——甘蔗林》长大后离开家乡,又有多少人吟诵着“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回到古镇,给古镇带来了生机活力。郭小川就是响当当的乡贤,聚光,引流,照耀一方。但古镇要从偏僻塞外走向大众视野,仍有难度。
就说我的老家跑场沟村吧,它坐落在离城关不远的一个小山沟里,老人们说,康熙皇帝到这里打过猎,建过鹿苑,跑场沟村名就是从这儿来的。过去这里山高林密,属丹霞地貌,有3000年前山戎人古墓石棺遗址。山上有塞北珍贵的野生黄榆、暴马丁香等林木,有塞外唯一一座清道光十五年建的全石质宝峰潭龙王庙,庙中的石柱上镌刻“风调雨顺资神佑,物阜民康荷圣恩”楹联。清光绪二十四年,丰宁知县王文瀚咏诗赞曰:“凤凰昂首舒双翅,元宝低心抬两头。”站在镇子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巍峨盘卧于山巅的元宝山和那舒展双翅似的凤凰岭。
已年近古稀的宋秀清,是1975年村里最早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在承德市水利局工作。他为勘察水源几乎走遍燕山,帮助农村打井无数。在前不久的一次乡贤座谈会上,村民们回忆说:“十多年前,宋秀清就记挂着村庄的发展,那时他就说‘水源是第一问题’。”宋秀清指出了乡村经济发展的症结,跑场沟村地形复杂,全村只有一口辘轳井和几口水井,农民只能挑水吃。那时村集体没有资金,他二话不说,就跑到县政府和县水利局争取资金,经过多次协商,采取政府出资大部分、集体出一点、农户集一点的办法,很快实现了跑场沟村户户通自来水的愿望。村民们说:“这是现代乡贤为跑场沟做的第一件实惠事。”
近几年,村委会主任村晓勇看到各地都在开发旅游,也想让这样一个山清水秀有故事的地方吃上旅游饭。他提出“抓住机遇开发元宝山旅游康养项目”,大家一致同意。可是进村必经一条沟壑,虽然前些年修过路,但后来被山洪冲得有些乱石丛生,村里一时筹不到修缮资金。在外地从事建筑工作多年的乡贤宋伟听说后,立即组织人力、车辆,拉来石头、水泥,填平了沟,铺平了路,还把水泥路修到了山坡上的十几户农家门前。
路修好了,全村人齐心协力搞开发,栽种了樱花大道,开辟了赤芍园、樱花园,建了一排窑洞式民宿,以及一排用作农家饭馆的砖房。游人陆续来了不少。在外地经营农产品的齐跃明听说老家开发旅游,也回来看看,走到村口时,觉得空荡荡的少了点什么,于是起了投资修建山门的心思。他从山东请来设计师,运来最好的花岗岩石材,很快一座乳白花岗岩石牌楼矗立村口,门柱上“人奋雄心宏图展,马踏宝山奔小康”的对联,朴拙意远。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宋秀清又提出水资源保障建议:“统一规划整治现有河道,保证两侧村庄、耕地防洪安全;提升人畜饮水水源工程水平,达到在特别干旱年人畜饮水有保证;继续寻找深层地下水……”说到找水,前不久,宋秀清和从李国安给水团退休的李兆利一起请来专业人士,对4个自然村进行考察,采集水样。他们发现密林深处的铁井水村地下水资源丰厚。水样经送北京化验,含锶0.95,达到优质矿泉水标准。于是,他们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与品牌纯净水厂和酒企合作,通过企业带动全村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剩余劳动力实现在本村就业。在培养村里年轻人的同时,吸引走出去的年轻人回村发展。对这一发展建议,村教师宋利民高兴得合不拢嘴,用顺口溜表达喜悦:“铁井水里藏铁牛,深层清水往上流。好水用心酿好酒,种粮酿酒庆丰收。”
我相信,村镇以乡贤文化为脉络纽带,密切游子和故乡的关系,可以创造更多机会聚光照亮当地发展之路,让阵阵乡贤风吹彻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