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事「没时间」是最大谎言!哲学咨商打脸:只是用期待当慰藉

▲很多人用「没时间」来当作理由。(图/视觉中国CFP)

记者林育绫/综合报导

「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很糟吗?作家褚士莹近年从事哲学咨商,面对年轻人常有的茫然,他说「走向未来世界的能力,考试和成绩真的不重要」。而他也常遇到前来求助的人说,「这件事我真的很想、很想去做」却一直「没时间」,他以逻辑打脸,「这不可能是真的」,如果真的很想很想,早就去做了,这说法只不过是「用对未来的期待」当作「对现在的慰藉」。

褚士莹可说是「非主流人生代表」,17岁起开始四处旅行,学习当世界公民,如今已经前往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包括到南极洲裸泳、 南冰洋划独木舟。他是NGO工作者,近年也从事哲学咨商,多年来不间断地跟不同世代年轻人对话,以哲学思考、逻辑,陪伴够多人思考问题的本质。

由于经常见到年轻人「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他近来出新书《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的请举手:褚士莹的21个人生提案》,分享如何真正做自己,从「认识自己的本质」开始,去看见未来的自己,还有培养自己的方法,成为那个自己也喜欢的人。

▲走向未来世界的能力,考试和成绩不重要。(图/视觉中国CFP)

他也在书中分享,前阵子帮一位朋友做哲学咨商,对方已经在职场多年,有一份薪水相当不错的工作,但因为公司方向改变,工作不顺,而兴起了想转换跑道的想法,开始补英语、考检定,准备去澳洲念书,之后进入医疗照护产业,因为看到媒体报导,「未来进入高龄化社会,这是一个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的职业」。

对方说「这是我很想、很想、很想做的事情。」还用力强调了3次,却又担心而不敢真的踏出这一步,没想到这个「很想、很想」的说法,立刻遭到褚士莹打脸,「这不可能是真的」。

他解释,「如果真的很想、很想、很想做的事,他应该早就去做了 ——就像是真的很想、很想、很想去吃的那家餐厅,上周就已经排队去吃了。「很想、很想、很想」,不过是用「对未来的期待」,当作「对现在的慰藉」而已,通常都不是真的。

褚士莹继续说,「所以等你50岁终于拿到了澳洲的看护师执照的时候,毫无工作经验,背负着一大笔学贷,跟20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医院的工作机会,那时你作为一个外国人,举目无亲,在异乡竞争职场表现,竞争升迁加薪,同时承受高风险的感染环境,整天面对痛苦跟死亡,这就你说的那件『很想、很想、很想』做的事吗?你对人类那么有大爱吗?」这番质问,让前来咨商的人沉默了,表情甚至有点愤怒,好像完美人生计划被毁了。

▲很多人不晓得自己能做什么,渴望改变又害怕风险。(图/视觉中国CFP)

褚士莹说明,很多人会把「期待」跟「现实」混淆,就像很多公务员说,「忍耐20年,退休后就能过好日子」,实际上「这种人一定不晓得什么叫做好日子,更别说知道该如何过好日子」。

他认为,真正的现实必须像走路一样,不能只是向前移动左脚一步,然后停下来一年、两年,才思索下一步。左脚迈出去后,右脚要立刻跟上,然后左脚接着迈出下一步,下一步是右脚,下一步又是左脚,必须这样保持着节奏和韵律,才算走路。

「思考是重要的,行动也是重要的,一连串有思考的行动,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我们想要去的方向。」如果在某个时刻,持续的思考让我们意识到,当下脚的行动并不会引领自己到想去的地方,那么,要不是改变期待,要不然就得转动一下左脚,然后转动一下右脚,持续这样做,直到朝着新的方向前行。

褚士莹点出盲点,「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往往是因为飘在空中的期待。」期待不是坏事,就像所有农夫播种之后,对收成都有期待,但农夫一定也知道,「所有的期待都必须从播种的土地上长出来,而现实就是这片土壤。」

他也呛辣直言,「向宇宙下订单」的人,只是不断地捕捉天上的云朵跟彩虹,并且妄想着把云朵和彩虹拉到自己站立的土地上,这样的人生,「当然是无止境的失望。」

▲褚士莹新书《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的请举手:褚士莹的21个人生提案》。(图/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