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弥留之际,汉惠帝含泪问道:谁能代替你做丞相?萧何这样回答

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病重,18岁的汉惠帝亲自前去探望,他看到萧何病势沉重,一时难以痊愈,心里十分难过。

汉惠帝虽然难过,但是考虑到平时政务多依赖萧何处理,如果萧何过世,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继任人选,于是他含泪问道:“您百年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

萧何用微弱的声音回答道:“知臣莫如主。”意思是陛下您最知道为臣我的心思了。

汉惠帝只好继续问道:“曹参怎么样?”

听到这个名字,萧何勉强支撑起病体,在床上顿首说道:“陛下您用人得当!为臣就算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不久,萧何病逝,正在齐国担任齐丞相的曹参被召回京城,担任相国之职。

其实,不只萧何推荐曹参担任相国,早在刘邦病危之时,吕后就问过刘邦,萧何之后应该任命谁为相,那时刘邦就直接确定了曹参,可见曹参的才能的确为人所认可。

曹参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够获得刘邦和萧何君臣二人的一致认可和推重呢?

1、沛县老乡

和刘邦、萧何一样,曹参也是沛县人,他们很早就互相认识。萧何担任秦朝主吏时,曹参担任沛狱掾,是萧何的下级;刘邦在沛县当亭长,比他们两个人的官职都低。

萧何的戏剧形象

萧何和曹参在沛县比较有势力,名头很响,但是两个人却都对刘邦高看一眼,并不把他当普通的下属对待。

陈胜和吴广起义的时候,萧何和曹参也跟随刘邦起事,刘邦被众人推举为沛公,萧何担任他的助手,曹参担任刘邦的侍从。

萧何善于管理政务,所以一直留守后方,负责人马和粮草的供应,曹参则率领人马到处攻城略地,薛县、胡陵、丰邑等很多城池都是曹参攻打下来的。

2、谁排第一

萧何和曹参是老乡,又曾经是上下级,后来又一起跟随刘邦起事,照理说两个人的关系应该很亲近,但是《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却有一句话:“何素不与曹参相能”,说萧何和曹参一向不和,从各方面资料来看,两个人的不和大概开始于刘邦论功行赏,给文臣武将排位次的时候。

在刘邦心目中,萧何是首屈一指、别人根本无法替代的第一位功臣,所以他把萧何定为首功,封为酂侯。

看刘邦这么看重萧何,那些出生入死的将领们不干了,他们觉得,身为武将,他们冲锋陷阵,很多人都身经百战,和他们的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相比,他萧何算什么呀?他平时不过就是写写文章,发发议论,凭什么他就功劳第一呢?

于是刘邦就说了那段著名的“功狗和功人”论,他把战役比作狩猎,把冲上战场厮杀的将领比作追击猎物的猎狗,可称为“功狗”;萧何的作用则是掌握整场狩猎的猎人,可以称为“功人”。

刘邦这番言论,虽然把众将领比作了狗,可是他们居然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封赏完了之后,还要排位次,按照刘邦的意思,他还想把萧何排在第一位,但是因为之前已经给了萧何最多的封赏,所以一时张不开嘴为萧何说话。

那些将领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一致认为曹参应该排在第一位,因为“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史记·萧相国世家》

曹参在战斗中身上负伤有七十多处,而且他攻城略地功劳最多,所以大家一致推他为第一。

刘邦听了大家的议论,一声没吭,既没说把曹参排在第一,也没说不排。

刘邦的影视形象

这个时刻大概最见领导功力:他同意把曹参排在第一,自己心里不认可,以后想想难免不悦;不把曹参排在第一,又怕大家不服,认为自己处事不公平。所以干脆沉默不语。

关键时刻,有人为刘邦解除了尴尬,这个人就是关内侯鄂君。鄂君说的话全都说在了刘邦的心坎上:萧何当然还应该排第一。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刘邦在前线全军溃败,只能单枪匹马地逃命,那时全靠萧何及时抽调人马前去补充;还有军中粮草供应,都是有赖于萧何的调度有方,才能多次解除大军的燃眉之急。

按照鄂君的说法,萧何创下的是“万世之功”,军中没人能比,所以萧何应该排第一,曹参只能排第二。

刘邦听鄂君说完,龙颜大悦:就这么定了!把萧何排为第一,同时还特别准许他穿鞋佩剑上殿,待遇远远超过其他大臣。

萧何受到刘邦如此厚待,不知道被大家捧得很高的曹参心里是什么感受,心理落差想必是有的,只不过当着君王和同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已。

3、曹参其人

曹参的功劳有多大?在《史记·曹相国世家》中有记载:“参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曹参的功劳确实不小,刘邦虽然没把他排在第一位,但是也没薄待他,他封曹参为平阳侯,把平阳一万零六百三十户给他作为食邑。

萧何虽然位列众卿之首,有“开国第一侯”的荣誉,但是也不过食邑万户。

曹参画像

曹参的优势还在于他是最早跟随刘邦起事的将领之一,这些人的关系深厚远非其他人所比,所以刘邦对他非常信任,把他派给自己的长子,齐王刘肥,让曹参担任齐国丞相辅佐刘肥。

曹参在齐国当了九年丞相,在这段时间里,他主要采用黄老之学来治理齐国,清静无为,凡事让老百姓自行决定。这九年时间里齐国很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都称赞曹参治国有道。

曹参在齐国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之后,他马上安排手底下的人去给自己收拾行李,说道:“我快要回京城当相国去了。”做好了随时启程回京的准备。

没过多久,汉惠帝果然派人来召回曹参。

这个人对世事的洞明程度可见一斑。

4、萧规曹随

曹参当了相国,不过他看起来却十分悠闲,根本没有为政事而忙碌的样子:他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坐在屋子里痛饮美酒。有人看他这样,就跑到他跟前想劝他勤于政事,可是曹参不等来人开口,马上开始劝对方喝酒,直到把对方喝醉了为止。

汉惠帝见新任相国居然是这个样子,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难免心有怨言,但是他又不好直接责备曹参,于是把曹参的儿子,中大夫曹窋叫来,对他说道:“你回家去问问你父亲:陛下现在很年轻,重用您为相国,您却整天喝酒,有什么事也不向陛下请示,那国家大事怎么办呢?”

对曹窋说完这些之后,汉惠帝又嘱咐道:“你说的时候就当是你自己问的,千万别说是我说的啊!”

汉惠帝的影视形象

曹窋答应着回家去了,然后他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把汉惠帝教他的那些话都一一问了曹参。

对曹窋的发问,曹参一个字都没回答,直接打了曹窋两百板子。

汉惠帝看到曹窋一瘸一拐地来上朝,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不由更加郁闷。

等曹参来上朝的时候,汉惠帝不由责怪他说道:“您为什么要打曹窋呢?他问的那些话都是替我问的啊!”

曹参一听,连忙惶恐地请罪,然后他也问了汉惠帝一个问题:“请问陛下,您和高帝相比,谁更圣明呢?”

高帝就是汉高祖刘邦,汉惠帝的父亲。

这个问题简直不用想,汉惠帝当即回答道:“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呢,当然他更圣明。”

曹参于是继续问道:“那陛下您认为,我和萧何谁更贤明呢?”

汉惠帝直言不讳:“您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当即回应道:“这就对了嘛!高帝和萧相国既然已定天下,法令严明,有章可循,现在只需陛下您垂拱而治,我身为相国遵循原有的法度就可以了,又有什么需要更改和忙碌的呢?”

汉惠帝一听,确实是这个道理,于是就让曹参继续回去逍遥去了。

曹参做了三年的相国,在这期间他重用质朴、不善言辞的厚道官员,对于那些苛求细节、追求声誉的官员则一律斥退,继续沿用和执行萧何留下的各项规定,百姓生活稳定安宁。

虽然曹参看起来无所作为,但是他的不作为只是“不胡乱作为”,是不打乱萧何之前留下的律条和规矩,仍然维持着先前的秩序和行事标准,所以朝政清明,社会安宁,在汉代历史上,曹参也因此与萧何齐名,留下了“萧规曹随”的历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