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 萧何为何要坑杀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字字戳心,但非常的现实!

1. 公元前193年,西汉政治家萧何逝世

2. 公元1621年,法国作家拉封丹诞辰

3. 公元1683年,施琅率兵收复台湾,台湾回归中国

4. 公元1822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逝世

5. 公元1839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生

6. 公元1853年,日本黑船开国事件

7. 公元1986年,我国国内卫星通信网建成

8. 公元1994年,金日成逝世

9. 公元1997年,科学家发现火星生命新证据

10. 公元1998年,“网民”一词诞生

文章转载自:鱼羊史记

大家都知道韩信年轻时曾经受过“胯下之辱”的故事,并用它来勉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然而这个励志故事有一个前提,即韩信必须成就一番事业,其所受的屈辱才能被洗刷,并作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典型案例。

韩信在军事领域可谓是旷世奇才,但天才的成功,除了天赋和努力外,机遇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尽管满腹经纶但总是怀才不遇,最终在平淡中度过一生。但韩信是幸运的,虽然他早年坎坷,但最终还是遇到了伯乐——萧何。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估计他将被湮灭在历史长河里。反过来说,假如刘邦没有韩信的能征善战,或许也就没有大汉四百年的辉煌。

可历史发展往往充满了吊诡,韩信通过萧何,成就了伟业,青史留名。而他的死,又恰恰是萧何造成的。演绎了一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历史悲喜剧。也许很多人会问,这到底是为什么?萧何为何举荐韩信,又害死韩信,他们两个人到底有什么恩怨情仇呢?

我们看韩信与萧何的关系,不能忽略一个重要人物——汉高祖刘邦,他们两个人的恩恩怨怨其实是围绕着刘邦的霸业展开的。韩信在发迹前,跟刘邦素不相识。可萧何却不然,他不仅跟刘邦是同乡,而且还是铁哥们。当刘邦还在当亭长时,就跟萧何关系很好,常得到他的照顾。史载萧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萧)何独以五。”

当刘邦起兵反秦时,萧何义无反顾地跟随,辅佐他成就霸业。西进灭秦时,萧何立即整理秦朝的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为日后执政打下基础。在楚汉相争时,萧何留守大后方,“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为刘邦开创大汉王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萧何和刘邦之间,既是莫逆之交,又是鱼水般的君臣关系。这也是萧何一直得到刘邦信任、重用的根本原因。而在汉初风云诡谲的政治斗争中,萧何虽然受到一些波及,但总体上平稳,得到了善终。

萧何一生的事业,都是为了刘邦的帝业为转移的,其所做作为必然是为了建立大汉王朝这个终极目的。公元前206年,刘邦迫于项羽的压力,不情愿地来到了南郑,就任汉王。自从刘邦见到秦始皇时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后,其内心就充满了对君临天下的渴望。因此他绝对不愿意仅仅当个偏安一方的汉王。

更要命的是,刘邦集团内也出现不稳定因素,不少将士人心浮动,纷纷思乡出逃。但危机总是伴随着转机,项羽统治集团内部也在此时发生了内乱。摆在刘邦面前的选择其实只有早日东进,以安将士之心这条路。而项羽疲于镇压叛乱,又为东进提供了可乘之机。

只是当时刘邦帐下虽不乏夏侯婴、周勃、樊哙等忠心英勇的大将,但缺乏能“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天才,因此东进打败项羽,成就霸业,就存在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搞不好可能会全军覆没,身首异处。

作为忠心辅佐刘邦的萧何对此非常清楚,因而不断地和将士们的接触,希望能发现军事奇才,以帮助刘邦成就霸业。当他与时任治粟都尉的韩信的数次交往中,被他过人的军事见解所折服,这位“伯乐”因而认定韩信正是他苦苦寻觅的军事人才。于是就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但刘邦始终未能采纳。

韩信见在军中一直未得到重用,也随大流,离开了南郑。萧何得知韩信逃跑,非常着急,他从刘邦集团的利益出发,决定先斩后奏,不向刘邦报告,亲自去追赶韩信,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美谈。

再刘邦误以为萧何逃跑了,心里感到愤怒与懊悔。直到萧何将韩信带回来,并说明原委,心情才平复下来。萧何对刘邦说“诸将易得,至如(韩)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刘邦最终被萧何所说服,决定拜韩信为大将,并择吉日举行登坛拜将的典礼。

韩信拜将后,立刻以其卓越的战略远光向汉高祖分析天下形势,此番高谈阔论,不亚于后世的《隆中对》。韩信使刘邦看到战胜项羽的希望,坚定了问鼎中原、成就霸业的信念。韩信不负所望,在汉王朝的统一战中,无论是暗渡陈仓、背水一战或者最后的十面埋伏,都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帮助刘邦打败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成就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

汉王朝建立后,如同很多开国帝王那样,刘邦为巩固自己的皇位,权力这只怪兽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刘邦对不少开国功臣多有猜忌,彭越、英布等等异姓王纷纷被剪除。立下大功的楚王韩信也不例外,刘邦很快就把魔掌伸向了他。

由于韩信因巡视县邑时带兵马,且窝藏项羽亡命将领钟离昧,被人揭发给刘邦,称其有不轨企图。刘邦正好借此打压韩信,他采用陈平之计,假借巡游云梦会诸侯的时候,将其逮捕。之后又以查无实据的理由将韩信释放,只不过将他降降为淮阴候,对韩信进行打击。

韩信被降爵后,难免心怀怨恨,对刘邦和其他官员颇有微词。公元前197年,此前和韩信有勾结的陈豨谋反,刘邦亲率大军镇压。据说,此时韩信和陈豨联系,利用刘邦远征,京城不备,借此里应外合,袭击留守京城的吕后和太子刘盈。不料计划被吕雉得知,立即找萧相国商议对策。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萧何无论是出于对好友的情谊,或者大臣对君主的忠诚,抑或是为了寻求自保。他都别无选择,只有维护刘氏王朝的统治这一条道路,残酷地害死他所举荐的大将。

萧何于是设了一圈套。谎称刘邦镇压了叛乱,凯旋,要韩信入宫庆贺胜利。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无法第一时间得知前线的消息的。再说韩信出于对萧何的感激和信任,再聪明也想不会想到自己的恩公会陷害他。于是乎信以为真,毫无防备地走进了皇宫,结果是掉入了萧何的圈套里,一代名将韩信最终死在了恩公的手里。

韩信的悲剧,除了汉初险恶的政治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缺陷,政治上太单纯之外。假如我们综合韩信、萧何、刘邦三者的关系,就不难看出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原因。三个人中,刘邦与萧何是一对君臣加朋友的关系,这是韩信所无法比拟的。萧何所做的事,说到底还是为了刘邦的霸业,同时兼顾自己的荣华富贵。因此他推荐韩信虽然可能出于爱才,两人的私交估计也不错,但根本目的还是看重韩信的军事天才,能够帮助刘邦成就帝业。

由于这一功利性的存在,就决定了萧何与韩信之间,并非单纯的惺惺相惜,两人也不是真正的刎颈之交。因此当韩信的行为威胁到刘邦的统治或者自己的利益时,萧何马上变得残酷无情,不遗余力地将韩信置于死地。

从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悲喜剧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性中的原罪与阴暗面。有些人之间的关系,并非是那么简单的。恩公经常在极端利益面前,迅速转化为仇敌,这是我们需要警觉的。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切不可对人性太过盲目的乐观,以免遇到事情,陷入到极端的悲观中,而产生怨恨。只有认识到人性的不足,才能坦然处理人际关系,做到真正的爱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