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脱不掉的“少年心性”
“手机都做不好的小米,凭什么做得好汽车?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雷军和小米身上,总能看到一些“少年心性”。这对于一家基本面对年轻客户群体的手机企业来说,曾经也算是好事;但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就不一样了:
按理说,小米(HK:01810)在手机市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都已经出到了第13代手机,不说每年拿出多少真金白银回馈股东,总得有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业务盈利表现吧?
但现实情况却是,2022年,小米集团收获了上市以来业绩最为难看的一年。全年营收2800.4亿元,同比下降15%,毛利475.8亿元,同比下降18.3%;全年利润25亿元,Non-gaap净利润85.2亿元,同比分别骤降87%和61.4%。
说实话,去年的大环境并不好,所有企业都很困难,经历了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手机市场已经多少有了过度饱和的迹象,在面对疫情和经济放缓带来负面效应时,出现了较为惨烈的下降,全球手机出货量在2022年同比下跌了11.7%,是过去八年以来的最低谷。
但是,大环境不好,并不能作为业绩下滑的借口,因为小米自己的财务表现更差。全年,小米的手机出货量为1.5亿台,同比降幅高达21%,几乎是同期全球出货量降幅的一倍;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14%降至2022年的13%,虽然还是中国厂商的第一,但与第一名三星和第二名苹果之间的差距扩大了不少。
手机业务开始萎缩,造车还要接着投入,现阶段的小米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为了能够扭转这种状况,小米也将在2023年进行相当罕见的战略调整。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发布会上说,宏观环境会逐步转好,但全面复苏仍需一点时间,因此小米将会启动“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经营战略,强化风险管控,注重稳健经营。
能说出这样的话,意味着小米终于开始重视自己的财务报表了。然而,盈利能力已经差到这种地步,翻身的机会却非常渺茫。
01盈利质量差
为什么不认为小米是一家成熟的公司?是因为小米的盈利,让人看不到一点好转的迹象。
从各自业务的发展状况看,小米在2022年除了互联网业务之外,其余两个依靠硬件销售获得收入的板块,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9.9%,AIoT业务下降了6.1%;只有互联网业务出现了同比增长,增幅仅有0.4%。
而在小米的收入构成中,手机占据了绝对主力的位置。全年手机销售带来的收入为1672亿元,占比为59.7%,毛利率为9%。排名第二的业务分别是IoT生活消费品,主要是手机之外的消费电子产品,如电视、电脑和家电等等,全年收入达到798亿元,占比28.5%,毛利率为14.4%;然后是互联网服务,包括电视会员、广告和游戏等带来的收入,全年达到283亿元,占比10.1%,毛利率为71.8%。
从这种业务结构中就能看出,小米的收入呈现出一种相对畸形的状态:毛利率最高的业务占比最少,而占比最大的毛利率又太低。这种状态就导致了小米在2022年的业绩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几乎每一个季度都比上一个季度要差一些。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小米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8.6亿元、20.8亿元、21.2亿元和14.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52.9%、67.1%、59.1%和67%,除了第三季度有非常微小的环比上升之外,其余每个季度都有不同幅度的环比下降,第四季度更是超过了30%。
来源:小米财报、躺平指数整理
同样是这四个季度,小米的手机销量分别为3850万台、3910万台、4020万台和3270万台,除了第一季度之外,其余季度的变动情况与净利润变动大致相符。
此外,还有一个更直观的指标,可以表现出小米的盈利能力。在这四个季度,小米的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86.8亿、16.5亿、-14.7亿和41.1亿,如下图所示,同比来看除了第三季度之外,其余季度都有大幅度的下滑,且波动相当巨大。
来源:小米财报、躺平指数整理
净利润持续下降、经营性现金流波动巨大,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变得不好了吗?当然不是,外部环境不好只是一个诱因而已。
把时间尺度拉长,统计小米自2016年以来的年度业绩可以发现,这六年每一年小米的净利润都为正,在手机行业中也算是可圈可点,但在更能体现出公司财务状况的经营性现金流上,却出现了连续三年的下降。
来源:小米财报、躺平指数整理
这张图中可以看出,衡量小米盈利质量的经营性现金流这一项指标上,在2019年至2020年达到了顶峰,这两年分别录得238.1亿元和218.8亿元,均大幅超越了当年公司的净利润。但在之后,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2021年和2022年分别同比大幅下降,2022年更是一路跌为负值。
由此可见,起码在2021年开始,盈利质量就已经展现出变坏的迹象,更为糟糕的是,小米根本不具备一个发了13代手机公司应该具备的经营稳定性,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很赚钱,行情坏的时候会跌穿底线,甚至比不上像理想这样,同样身处红海赛道、创立时间更短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按理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察觉出盈利能力变差、外部环境变差的情况下,就应该及时做出调整。比如,就像在2022年业绩会宣称的那样,放弃对规模的追逐,踏踏实实研究怎么赚钱;最起码,通过产品线调整也好、业务结构调整也好,把最基本的手机业务先稳住,不能出现崩盘。
可小米和雷军干了什么呢?2021年3月,基于前一年小米优秀的表现,雷军放话要杀入造车行业,十年要投入一百亿美元;到了当年8月,又放话要让小米在三年内登顶智能手机市场全球第一。
为了雷军的“野心”,小米在2022年不顾已经变差的盈利能力,和骤然变冷的外部环境,全年依然保持了此前规模第一的战略,甚至在每一个季度的财报中,都用“稳健”、“韧性”来总结这个季度的业绩表现,却在数据中丝毫看不见这两个词的影子。
“少年心性”的代价,就是小米收获了上市以来表现最差的年度业绩。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本财报季更改了战略目标,开始强调要收获利润,但摆在小米面前的问题依然严峻。
02手机才是根本
想要提高盈利能力,首先就要从毛利上下手。在小米目前的三大业务板块中,提升毛利见效最明显的,就是占比最高的手机业务。这是小米的根,定义了小米的现在,也决定着小米的未来。
和华为、苹果不同,小米在手机业务上没有穿越周期的本事,即便从现在开始重新梳理高端化的策略,恐怕也已经为时已晚。最关键的缺憾,在于小米讲不出一个能够让高端立得住的故事。
苹果何以成为苹果?在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发布第一款iPhone之后,就已经注定了苹果在业界的领先地位。是苹果定义了移动互联网,也是苹果定义了智能手机,只要手机这种产品还有一天的生命力,无论苹果的性价比如何,作为引领者的故事就永远都有人买单,就永远都会有人,为了这个故事付出更高的价格。
华为何以成为华为?它是世界通讯巨头,国产芯片的引领者,中国在手机通讯技术上的名片。在所有厂商都不重视芯片的时候,只有华为在耕耘海思K3V2,一步步做到之后的麒麟9000芯片横空出世,一度在全球引领了5G时代,让包括高通在内的国外芯片厂商感到恐惧。
只要没有一家中国手机厂商取得了超越华为曾经取得的成就,那么华为的故事也如苹果的一样,在智能手机时代永远都有生命力。即便现在华为手机只能采用高通的4G芯片,在摄影上与友商相比也没有什么领先,价格还只高不低,照样发布之后被抢购一空,甚至还要排队加价购买。
相比之下,小米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性价比色彩。当年在智能手机动辄四五千的时代,1999元的小米1横空出世,打响了智能终端普及化的全民革命,从此,高配低价就变成了小米身上挥之不去的标签和烙印。
这个故事可以推动小米手机的规模快速上升,可以让小米的品牌形象更加亲民,但对小米走向高端化路线起到的却是反作用。在这一点上,除非小米能够造出碾压高通性能的芯片,或者换条路,造出能够领先全球的光刻机,否则高端化就永远无法实现,只能今年涨一点价,明年涨一点价,跟着大环境波动而波动。
而小米的另外两大业务——AIoT和互联网,前者本身就身处已经是一片红海、增长乏力的家电赛道上,后者虽已经有了较高的毛利率,但二者的提升空间均是肉眼可见的小。
于是,只能依靠现在还没什么影子的造车业务“画饼”,让资本市场相信小米仍然有着进步的空间。
2022年全年,小米的研发开支同比增长21.7%至160亿元,全年的每一个季度都有着高比例的增长,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小米在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上的费用持续上升。
无需赘言,“蔚小理”三家新势力的成长之路已经充分说明了,从零开始造车的难度,以及所需要的资本投入。在中国的汽车市场,特别是30万元以内的价格区间里,各路造车企业已经杀到红了眼,而从2023年开始,围绕性价比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会有车企被淘汰,也会有车企彻底站稳脚跟。
目前,小米官方并没有透露有关车型的具体信息,各种来路的消息无法作为最终产品的有效参考。需要强调的是,新能源汽车与手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产品,小米就算有着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在把汽车的性价比做到与手机相当的同时,还能有着不错的利润空间。
更重要的是,在认可小米品牌的人群中,买得起四五千块钱手机的大有人在,但其中会有很大一部分人,没办法负担得起一辆新能源汽车。这就决定了,小米必须在推出新能源汽车之前,好好夯实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品牌影响力。
于是,一切又回归到了手机业务本身,这是小米躲不过、绕不开的结。手机业务的成败,决定了小米汽车的成败,也事关小米这家公司的存亡。
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