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納台北高校 台師大主體性何在

前天六月五日台湾师大举办第一○二周年校庆庆祝大会,但同时也掀起各界对师大重编校史的关注。因为此非单一事件,而是重新定盘台湾历史的一环。

台湾在二战后因急切需要培养大量中学与高中师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遂于民国卅五年六月五日成立具大学位阶的「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负责中等教育师资的人才培育。一九五五年师范学院改制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一九六七年升格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七十八年来,台师大作育英才无数,更间接培育出全台菁英。但七十八年的校史怎么突增为一○二年呢?因为纳入了创立于一九二二年的台北高校。

师范大学原址为日治时期台北高校,这是地理上的事实。但台北高校已经停办,校舍移转师大使用,这是历史上的事实。台北高校与师范大学位阶与性质完全不同,师大的历史若推前到创立台北高校的一九二二年,不但自降位阶,且因台北高校附属台湾大学,师大是否也应自认是台大的附属学校?师大主体性何在?

师大自弃主体性事件与台南市热烈庆祝「台南四○○」一样荒谬。我就读于台南市成功国小,我还清楚记得民国五十年台南各界热烈庆祝郑成功光复台湾三○○周年的盛况。慎重纪念郑成功福建渡海,驱逐荷人,光复台湾的功勋,非常清楚是汉人史观、中国史观、台湾史观。但是今年「台南四○○」庆祝荷兰人四百年前在安平首建热兰遮城,这又是谁的史观呢?既非汉人史观、中国史观,难道是台湾史观、原住民史观吗?荷兰人除了掠夺,带给台湾什么?原住民又该庆祝「一六二四」后被荷兰人大肆屠杀的命运吗?「台南四○○」只能是殖民者史观,它置台湾主体性于何处?

师大近年来政策积极向执政当道靠拢,此次校史事件斧凿痕迹更重,但这并非特例。政大改校歌,去前校长蒋中正铜像,也是同样思维逻辑。换句话说谄媚当道已成显学,大学已失风骨没有脊梁。

但更可惧的是教育大校带头去历史文化正统,影响人心极为深远。清名臣刘墉说:「天地之间有杆秤,百姓是秤铊。」如果说人心如秤,教育就是秤杆上那颗定盘星,定盘星决定秤锤与秤钩能否平衡,教育决定一个时代如何面对历史与文化。教育人立场偏移,文化道统就会失衡。文化道统失衡,证诸历史,国家分裂与颠覆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