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为何长出彗星一样的尾巴?科学家:对彗星的判断可能有误

小行星与彗星看上去都是在太空中飞行的物体,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小行星主要是由岩石、碳或金属(例如镍和铁)组成,直径可达数百公里的直径。

而彗星则主要是冰和尘土组成,因此也被称为“肮脏的太空雪球”。并且彗星要比小行星小很多,直径一般只有几公里。它最显眼的特点是在接近太阳时,会因自身冰的融化形成独特的“尾巴”。也正是这些“肮脏的太空雪球”,被认为是地球水资源的来源,是生命的摇篮。

但小行星 3200 Phaethon(法厄同)的出现,模糊了小行星与彗星的界限。3200 Phaethon于(法厄同) 1983 年 10 月 11 日被发现,同时也是第一颗通过航天器发现的小行星。由于其轨道比任何其他被命名的小行星都更接近太阳。因此,它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赫利俄斯之子法厄同的名字命名。在古希腊神话中,赫利俄斯的主要工作是每天驾驶太阳战车,自西向东行驶,照亮整个大地。

上图:小行星 3200 Phaethon 的轨道路径

不同于大多数小行星,Phaethon(法厄同)呈现蓝色。这是极其罕见的颜色,因为蓝色小行星仅占所有已知小行星的一小部分,其中大多数往往是暗灰色或红色。并且 3200 Phaethon(法厄同)还是太阳系中,颜色与彗星最相似小行星之一。更不同寻常的是,这颗小行星与彗星相似的地方不只是颜色,它们连行为都差不多。

上图:小行星 3200 Phaethon 的概念图

众所周知,彗星越靠近太阳就越会蒸发冰,并在身后留下一条由尘埃、岩石和气体组成的明亮的“尾巴”。而小行星主要成分是岩石而不是冰,所以不该长出“尾巴”。但 3200 Phaethon(法厄同)却像彗星一样,越靠近太阳,就变得越活跃——有物质喷出来,并且还会变亮,就像彗星的“尾巴”。再配合它奇特的颜色,就更加令人困惑。

上图:由 NASA 的 STEREO A 航天器在 2017 年拍摄的 3200 Phaethon 的特写图像显示了一条向左下方微弱延伸的尾巴。

《行星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 给了天文学家一个解释——原因可能是钠。正如这项新研究的作者说的那样,3200 Phaethon(法厄同)离太阳较近的轨道,使该物体在离太阳较近时,会被加热至约 750 摄氏度。暴露在这种高温环境下,小行星表面附近的水、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固体,早在数十亿年前就被烤干了。但是,在这个温度下,钠可能会从这颗小行星的岩石中蒸发并进入太空。

上图:小行星 3200 Phaethon概念图,蒸发的钠使其像彗星一样变亮。

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理工学院的 Joseph Masiero 博士解释说:3200 Phaethon(法厄同)是一颗小行星,也是双子座流星雨的来源。而正是双子座流星雨的观测,激发了他们的灵感。

当来自太空的小块岩石碎片划过地球大气层时,会与大气摩擦并在周围的空气达到数千度高温,从而产生光,随后解体。而这些光的颜色恰恰代表了它们所包含的元素。例如,钠的燃烧会产生橙色的光。然而双子座流星的钠含量却很低。

上图:双子座流星没有因钠的存在而呈现的橙色

此前,人们始终不知道这些原本应该富含钠的小块岩石,在离开小行星后为何失去了钠。现在,这项新研究表明,钠可能在 3200 Phaethon(法厄同)射出双子座流星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人员认为,当小行星接近太阳时,内部的钠会被加热,并通过最外层壳的裂缝进入太空。这些喷流将提供足够的动力,将岩石碎片从小行星表面喷射出来。

上图:沿着白点线仔细观察,点之间可以看到微弱的灰尘痕迹,于 2019 年首次被帕克太阳探测器捕捉到。

研究的合著者——NASA的比约恩·戴维森博士补充到:像3200 Phaethon(法厄同)这样的小行星引力非常弱,因此从表面喷出碎片或从裂缝中射出岩石不需要很大的力。他们的模型表明,做到这一点只需要非常少量的钠。

上图:望远镜里的小行星 3200 Phaethon

因此,天文学家已经开始质疑曾经发现的彗星和小行星。正如研究的作者 Masiero 所说:“如果条件合适,钠可能可以解释一些活跃小行星的性质,从而使小行星和彗星之间的光谱比我们之前意识到的更加复杂。”

上图: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生成的小行星 3200 Phaethon 的雷达图像。

3200 Phaethon 被归类为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首先,3200 Phaethon很大。最新估计有 5.8 公里宽。其次,它会定期接近地球。一旦发生撞击,足以对很大范围的区域造成损害。2017 年,是3200 Phaethon 距离地球最近的一年,距离大约是地月之间的 26 倍。不过在400年内,撞击几率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