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去年逾2.6萬件

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事发后,外界总是第一个检讨校方、老师,然而放大层面来看,乃至家庭、社会的失能都责无旁贷。示意图。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去年底的校园割颈案更令家长忧心忡忡。根据教育部校安系统,去年高中职以下的暴力事件与偏差行为案件逾两万六千件,平均每天发生七十一件暴力事件;儿福联盟去年的调查也显示,近三成儿少不认为自己在学校安全,因此呼吁政府提供全面校安数据及制定明确校园安全指引政策。

儿盟指出,一一二年度发生超过两万六千件校园暴力事件,高于一一一年度的一万件,儿盟分析,可能原因包含通报管道推广、疫后恢复正常上课、校园通报意识、学生通报意愿增加有关。但儿盟观察,教育部多着重事件处理与补救,未提出系统性预防政策,对暴力事件的分析处理也不够完整,未进一步、细致地探讨暴力事件发生脉络。

儿盟执行长白丽芳表示,校园暴力防制的压力,不该全落在教师身上,不只政府、教育部需设立相关政策,家长和社区也应扮演重要角色。她认为,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校园安全指引政策,确保所有师生能遵循相应程序,应对潜在风险,学校才能迅速而有序地应对各类安全事件,提高整体校园应变能力。

由于儿盟与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医师群完成「校园暴力防制实务手册」,白丽芳呼吁政府应提供更全面、清楚的校安数据分析,如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学生安全感等指标的定期报告,也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数据背后的成因,才能帮助校方更精确地识别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相应的安全措施。

教育部为了预防校园暴力、喋血事件,新版校安通报机制即将自三月八日生效。修正内容除加强提醒学校如期通报事件,另配合去年修正的性别平等教育法,增列「校长或教职员工违反与性或性别有关之专业伦理行为」为校安事件。

教育部表示,后续将根据校安通报网资料,每半年公告「校安通报各项数据」,每年委托专家学者分析发布「各级学校校园安全及灾害事件分析报告」,让全民定期了解校园安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