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涛 |《庄周试妻》的艺术实践和升华之路
2024年第7期 总第806期
谢涛
从艺40多年来,遇到过许多人,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帮助了我,其中不乏大家的指导,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了他们的心血、才情和奉献,《范进中举》《傅山进京》《于成龙》《烂柯山下》是这样,《庄周试妻》更是这样。
一路走来,本剧的编剧徐棻、导演曹其敬两位导师级的人物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是她们给我底气,让我可以自信地一次次化身为“庄周”,可以自信地面对每一次专家和观众的挑剔和研判。
之所以有《庄周试妻》,缘于2019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山西省戏剧家协会承办的“新时代 新晋剧——谢涛从艺40周年原创剧目展演暨表演艺术研讨会”在太原举办,各路各界名家齐聚一堂。此前,徐棻老师已为我量身定制了晋剧《烂柯山下》,突破千场,久演不衰,并且有7个剧种移植演出,观众对这个打上谢涛烙印的“朱买臣”的认可度让我受宠若惊。曹其敬导演为我精心编排了《于成龙》,最大限度地运用戏曲程式,让这一版的“于成龙”深受好评。所以,在这样一个节点上我们再次相聚在一起,并且都有一个新的期待——再做一出戏。
《庄周试妻》谢涛饰庄周
太原分别后,两位前辈和我都开始了各自的准备,经过广泛深入的交流,我们确定了“庄周”这个人物。
曹导曾经想为我改编一个外国剧目,她一直认为晋剧该有一个类似于《麦克白》那样的剧目,且改编外国名著是徐棻老师的拿手戏,但她们最后还是推翻了。有《烂柯山下》珠玉在前,她认为还是从中国自己丰富的矿藏下手比较适合我,于是《庄周试妻》剧本出来了。
曹导有自己的导演意图,她认为要充分利用戏曲艺术写意的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节奏性、时空自由性等手法,在严肃沉重的故事中,不时插入幽默风趣的桥段,将观赏性与哲理性相结合,追求雅俗共赏的效果,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庄周试妻》谢涛饰楚王孙
早在20世纪80年代,徐棻老师的川剧《田姐与庄周》就火遍全国,那是以庄周妻田氏为主角的戏。在那个时代里,该剧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契合了当时的人们崇尚幸福和自由的心态,自那以后,观众就认定了那个“庄周”。
这次改编,徐棻老师突破自己,忽略那个已经光彩照人的“田姐”,重点要放在“我”身上,也就是说,所有的现代思维都要倾注于“庄周”本身。
拿到剧本先做功课。知道曾经的庄周,知道那个男尊女卑思想禁锢的神仙,知道在田姐光环映照下的迂腐庄周,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最新的复杂的“庄周”。
谢涛饰楚王孙,任静饰田氏
说心里话,我熟悉了剧本,甚至到了座排时,我依然不喜欢庄周。这样一个男人,道貌岸然、自私狭隘,有什么好?甚至不如我心里的朱买臣、范进,更比不上大家眼中的傅山。我甚至为剧中的田氏流泪、愤懑、鸣不平,给予田氏充分的同情,我感慨“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
与徐棻老师交流时,她就告诉我,“庄周”其实是多侧面的,不是非黑即白。在徐棻老师和曹导的引导下,我在排练中不断地分析、体验和感受人物,这才减少了对“庄周”的厌恶。等进入正式排练后,原来所做的功课都被抛到九霄云外,我一点点走进了这个“庄周”,但这个过程,真艰难啊。
这不是一个庄周,而是徐棻老师精心设计的三个人物:庄周、楚王孙,还有庄周变化的楚王孙。我一个人得演出三个人物的不同,气质不同、神态不同、道白不同、声腔不同。庄周变化的楚王孙还要在分钟之间变化,让观众能体认出这是楚王孙的“壳”,庄周的“核”。我需要在这样的“分裂”中完成人物分析、人物体察和人物扮演。
谢涛饰庄周
我在小生(楚王孙)和老生(庄周)之间一时难以转换的时刻,马上就意识到,提升的时刻到了,这样跨行当的瞬时变化,并不是每个演员都能遇到的。这不是传统舞台上一赶二、二赶三的情况,这个戏是不停地在行当之中穿插变化的,只要我做到了,就是新高度。难,挑战,激发了我的兴奋度和创作欲,每次听完曹导的详细人物解析,我都觉得兴致勃勃,然后我就拉着执行导演徐孟珂老师进入实质性的动作试验中。一次次试错,一次次纠错,直到一个动作成型,能完整地准确地表达曹导的意图,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动作的构想和设计中。没有前例可参考,全靠我们自己打磨,那真是痛并快乐着。
《庄周试妻》
举例来说。
庄周第一次出场,吟诵着“我梦蝴蝶蝶梦我,我观鱼乐鱼便乐”,两句词已点出半人半仙的身份。
这个出场很关键,要为整个人物定调。庄周是仙气十足、崇尚自然、潜心修道的圣人,以什么面目出现呢?我就想到了电视电影中的那些道家人物,仙乐飘飘时,神仙要仙风道骨地出现。可以参考道家指法,还有一个道具云帚的运用作为辅助。先给观众背影,然后半侧身,捋髯口,眼睛眯缝着,自我陶醉的感觉,神态上,要体现出身子轻盈的状态,对万物不在意,此时的“庄周”正飘飘然地从沉进悟道的情境设置中走出来。这样内外都贴近庄周的表现,应该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再说楚王孙的出场。楚王孙是在第二场出现的,为了能与庄周进行明确区分,在曹导的建议下,借鉴戏曲中的各种小生形象,把楚王孙的人物基调设定为风流倜傥、英武阳刚、知书达理的少年公子形象——头部装饰雉尾翎,肩披斗篷来体现硬朗和英气,通过翎子的程式化来体现人物的心情。这当然符合人物设置,如果不是少年英俊又风流儒雅的楚王孙,如何能吸引得田氏为他心动?
《庄周试妻》
少年的楚王孙必须是清瘦且身板笔直的,有少年英气,即使是庄周的仙风道骨,也得是清瘦的,为此,我先去减肥。还有自己是老生行当,一站上舞台,一弓背,老生的感觉就容易出来了。但这里我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背到肩到脖子,都要挺得直直的。这样两个人物才能有明显的对比。
另外,技巧运用这方面,既然头插雉尾翎,就可展示翎子功技巧,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我又去学了翎子功。排练间隙就是我学翎子功的时间,这样到了排练后期,我也就学了个差不多。
等到楚王孙出场时,抖翎、定场,楚王孙文绉绉的小生腔调一出口,也就给观众扎下了一个身板笔直、翎子高竖、斗篷披拂、风流倜傥的少年公子形象。不瞒大家,我也很喜欢这样一个“楚王孙”,他是我,又不是我,迥异于以往任何一个人物,后来我也听过观众反馈,女孩子都喜欢刚出场的这个真的楚王孙。
最难演最难表达的就是庄周变化的假楚王孙。
谢涛饰楚王孙,任静饰田氏
假楚王孙的内核是庄周,他就得与真的楚王孙有点区别,得给观众一点形象上的提示,我就在舞美刘杏林老师的启发下,设计了让假王孙两鬓佩戴一条前巾,这个假王孙和那个真王孙就有了点不同,这点不同或者可以用流行的说法叫“穿帮”,是有意识地穿帮,还方便我成为庄周时做捋髯口的动作。
到了第七场,也就是庄周幻化楚王孙试探妻子的那一段表演,我特别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假死复活后的庄周刚刚化变为楚王孙,面对观众的第一个呈现,观众第一眼会从服饰装扮上感到新鲜:哦,这是换了“芯”。我还要表现庄周的一个适应过程,庄周通过“学、装、演”,逐渐让自己更接近楚王孙的形象。试妻的时候,我设计了假王孙打背躬发出庄周的老生声音,背后观察田氏反应的时候,表演就要出现庄周的状态,而面对田氏的时候就要“装、演”楚王孙,两种神态瞬间变化,把人物复合、多维和间离更准确地表现出来。
《庄周试妻》
我最喜欢试妻“成功”那一段,也就是田氏答应了假王孙“求婚”的时候。曹导让“庄周”上演了一段最疯狂的“骂街”表演,而且是跳着脚地骂的桥段。说实在的,这样的表演我真的有点不适应,这突破了任何一种表演方式。关于人物外化,需要身段动作来辅助表演,庄周情绪最激烈的时候,要穿着厚底靴跳脚,我就借鉴《徐策跑城》表演,运用台步、髯口、身段功架来表达,然后再试着突破程式运用,跳起来生气,这在戏曲里是从来没有过的动作,但表演出来,感觉还是不错的,它体现了人物不管不顾的撒泼,把戏曲程式与人物内在情感表达完美结合起来了,准确反映了庄周从圣人变成俗人时跌破神仙设置的反差感。
为了能把“试妻”这段重头戏演好,我把角色行动线划分了层次段落:言语试探—精神引诱—求婚试探—劈棺试探,以此来提示自己每一段表演的递进发展。曹导曾告诉我演员与角色是分离的,演出中不能完全成为人物,要跳出来进行理性思考,要与观众同呼吸,让观众看到演员心里的东西,也就是说,必须明白,我要给观众什么?我能给观众什么?我充分利用老生、小生行当之间的对比,从声音、指法、台步之间的区别,用戏曲程式把要表达的东西准确地体现出来。虽然这一段只有几分钟的表演,但让演员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庄周试妻》
整部戏的表演,可以说是我艺术生涯中前所未有的一次挑战,在剧中我必须在这几重设定的身份之间瞬间转换,跳入跳出,这种极有把控难度的表演,虽然让我身心疲惫,但是演起来却很过瘾,很刺激,很享受!也有新收获。
为了演好这部戏,我要经过8次赶场,也就是要换装8次,每次演出都在换装的间隙,外在手忙脚乱的,内心却要按照曹导的要求,为下一个人物的出场默戏。虽然累,但超级过瘾,这对于我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我是庄周,我也不是庄周,我仿佛是傅山、范进、于成龙、朱买臣,也是他们几个的总和,我能清晰地看见多重角色、多重手段、多重体悟在庄周身上汇聚,果然,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费。
另外就是音乐唱腔上的体验。熟悉我的观众都知道,我的戏,音乐几乎都是刘和仁老师操刀,此前,刘老师已和曹导在《于成龙》里合作过,他们彼此敬佩。《庄周试妻》这个戏的人物情感细腻复杂,很多唱词蕴藏着复合情感,比如,剧中有这样两句唱:“郊游归来多异样,神色恍惚话反常。”唱词表达清晰明确,但是你去深入理解这句话,却发现要表达的更多是疑问:“田氏为何又把杏花戴上了?而且身上藏了别的男人的扇子,莫非她与他约会了?”类似这样的细腻复杂的情感非常多。剧中庄周的一段核心唱腔“想当初她对我多么温顺”,晋剧传统大多数以七字、十字押韵,但是徐棻老师的文本打破了晋剧的传统观念,最多的一句长达 20 个字,最短的只有3个字,以现代人的讲述方式去抒发人物的情感,这样的剧本唱词构造,就需要我们大胆地去突破和尝试,因此刘老师在唱腔设计方面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实验,我们也觉得很好,并未破坏晋剧原味。再如,核心唱段的一句尾音拖腔“唉……嗨呀”,连续三次重复地唱,在感情处理上我想一定不能是一种情感,那么该如何准确表达?于是我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分出了三个层次:我可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就这么办!清晰明确地把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出来,有了潜台词的辅助,表达人物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演唱也就更加准确了。其实无论是唱腔、表演还是技巧,所有舞台呈现一定是以人物为主的,有情感、有对比、有节奏,心理变化明确地刻画人物才是表演的最高境界。我深刻理解了编剧导演意图,在轻重强弱以及细腻情感方面,改变了一些旧的处理方式,力图在音乐唱腔方面更符合人物形象,为人物塑造发挥作用。
《庄周试妻》
《庄周试妻》还有诸多创新之处。
一是舞美灯光的设计运用,充分地做到了戏曲简单写意的表达,既简洁明快又极具时代感。舞台上通过景片推移变化,巧妙地表现日月轮回和阴阳转换,极大地提升了这部作品的艺术观赏性。
二是使用晋剧传统锣鼓经开场结尾,首尾呼应,“生旦净末丑”10位演员展示各行当的程式,它们既代表了芸芸众生,也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百态人生,这正是曹导对这部戏主题立意的阐释和表达。
三是剧中10位行当演员身兼数职,分别扮演老寡妇、检场人、换装人、角色替身、灵幡等不同身份的人,当他们用戏曲跷子功塑造“事妈型”的小脚老太太时,整齐划一、扭捏风趣的呈现,使这部戏更加有看点。另外,还充分运用戏曲独有的表现手法,将剧中的杏花枝、坟草以及风,用拟人化来表现,尤其是剧中坟草与少妇“搏斗”环节,使用了“悲剧喜演”的表现手法,增添了戏剧的“诙谐”成分。
全剧还有很多亮点,如楚王孙与田氏不经意相拥,曹导把两人一瞬间的爱意,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以慢动作回放的方式放大人物的情感表现,再搭配上舞美灯光的色彩渲染,整个舞台呈现温馨又浪漫。还有庄周运用翎子施法将“纸人”化变活人,让观众耳目一新,纸人木偶式表演也深受观众喜爱!
排练合成的那一天,我哭了,我理解了庄周,我觉得他的一切变化源于他对田氏的爱,他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男人,而不是曾经的庄周戏里塑造的那个无情的神仙。
第一次彩排完成,我理解了徐棻老师的本意。庄周的重新上路,并不是要重提封建迷信,并不是要提倡试妻的价值观,而在揭示一个矛盾的生命个体,在人性深处,用现代视角观照,照出千年传统里的每一个庄周的阴暗面,并对其进行深刻讽刺。这一个庄周,焉知不是生活里的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个人的某个瞬间?现代思辨还是有意义的,至今对这个戏不同的讨论,便是现实的映照,这很好。
《庄周试妻》创排两年多来,我和我的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获得了一定意义的认可。但我自己也明白,我还没有深刻地把握庄周的灵魂,还远没有到达自由的艺术之境,正因此,才需要总结它、审视它、研究它。
总体来说,我们将古老的故事和戏曲程式技巧,通过二度创作做出与时代接轨的现代化呈现,充分体现了我们“追求古典艺术现代品格”的创作理念。新庄周,也是新晋剧的无限可能。
(作者系中国剧协副主席,晋剧表演艺术家,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 罗松
设计制作 孙竹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