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法蘭西,人類還有救!」自由的巴黎奧運,如何掀起中國輿論「茶壺裡的風暴」

巴黎奥运开幕之后,未料在中国引发奇妙的「溢美」及讨论。 图/路透社

「法国巴黎不愧是革命老区,真正诠释了什么叫自由、平等、博爱。」

「感觉全世界为数不多对巴黎奥运开幕式的好评全出现在中国互联网了,这何尝不是一种幽默呢?」

「你的生活充斥升学工作结婚生子,浸润nationalism 的叙事,簇拥多数群体的傲慢,这场开幕式就是你生活的反面。」

巴黎奥运开幕之后,未料在中国引发奇妙的「溢美」及讨论。上述的话语,形容的都是在 7 月 26 日于法国巴黎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尽管今年的奥运会风波颇多,争议和抱怨、问题与抗议更是从巴黎筹办奥运之初就持续涌现,但随着这场最高等级的运动竞技的奥运盛会拉开帷幕,不同于外界普遍关注的巴黎官方在奥运会筹办过程中的各种出包、关注运动赛场上选手们的奋勇争先、亦或是关注众多明星选手的轶事——那场在 7 月 26 日举行开幕式盛会却在中国网路社群上掀起了一场「茶壶里的风暴」。

迈入 2020 年前后,奥运会这一需要高纳税支出的活动越来越得不到 如同 21 世纪之初时各国的竞相追捧,更不要提这场远在法国巴黎的奥运的各项比赛时间对于东八区的观众而言过于不友善,整体来说巴黎奥运在开赛之初并未收获过往那么高的舆论关注。

但一切都在 26 日开幕那一夜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次日很多中国的微信群组,突然爆发出了大量热烈的讨论,观看过开幕式的人们或惊讶、或震撼、或不屑于前一晚的开幕式,口耳相传之下,好奇心驱使更多人开始在社群中展开互助,分享各类高清画质的影片资源,从索取《央视》 4 小时转播的,再到开始有高人分享 《BBC》、《NBC》等海外媒体的转播;更有甚者有人找到了一些南美国家的转播资源加以分享;还有网友直接开始「华山论剑」:到底哪家的转播最还原,最有趣……诸如此类的讨论。

而就在同一时间,就开始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前一晚开幕式,作为中国官方的奥运转播单位,《央视》全程直播,却在播到很多同性恋、三人行等相关的画面时竟然一反常态地正常播了出来,事后有网友猜测可能《央视》的导播也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状况,故而无法切掉镜头,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本来滔滔不绝解说的主播一语不发,沉默了3分钟的时间。

而人们之所以开始疯狂找各国电视台的转播资源,则是因为当这场「劲爆」的开幕式及《央视》的尴尬反应在网路上「一传十、十传百」后,更多网友抱着好奇的心态准备去《央视》官网或者各地方数位电视台想找前一晚的开幕式重播,却发现根本找不到、或者索性不提供回看存档。有网友觉得是不是因为版权的问题而不给重播?但也有熟悉状况的中国网友解释:根本不可能是版权问题,因为那套转播节目是属于《央视》的节目,根本不存在版权问题。换言之,就是《央视》主动「禁播」了这场盛会的开幕式。

▌中国网友的性别冲击?

事实上这一场蕴含了大量女性、文化、艺术、LGBT、历史等元素的开幕式,当然存在诸多议题,但这也是少数的一个时机,让身处言论审查和舆论高压之下的中国网民得以窥见不一样的世界。

有网友评价:「巴黎奥运一声砲响为《央视》带来了同性恋,《央视》左切右切都没有切走」、还有网友评价道:「今天,全中国的同性恋聚集在电视机前,庆祝我们的好姐妹 CCTV 西化的一天」。

很多中国网友盛赞开幕式的女性元素,也有人吐槽「这样一场法国的盛会,连马克宏也只配主持整个活动的其中一 part 」,对展示出的多元、平权、平等与自由羡慕不已。

事实上在过去数年间,中国的女性问题及LGBT 权益正在迅速陷入低谷,不仅先后有高校及民间的 LGBT 社团被强制关闭,更有发生多起诸如唐山打人、徐州铁链女等震惊舆论的恶性事件,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事件当中的女性所实际遭遇的困境遭到了官方舆论的无视。替徐州铁链女发声的志愿者「乌衣」,更是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失联的状态;在舆论关注减弱、言论审查之下,关于女性处境、LGBT的相关内容,处于无人关注或难以关注的状态。

而另一方面,中国这几年不断涌现出各类 MeToo 事件,性别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性别矛盾层出不穷,也使得女性这一议题在这一两年间成为中国最容易得到关注的公共议题(或者是少数可以被公开讨论的公共议题),而此时巴黎奥运开幕式相对自由表现的女性色彩,还有其中一个桥段致敬历史上被遗忘的女性、替其树立雕像,这些都自然引发了很多长期以来饱受中国性别压迫的女性的强烈认同。

有一位豆瓣网友这样写道:「这不是对女性的尊重,而是对女性的承认,承认她们的贡献事实和性别不平等的现状, 它不是对多元的推崇而是让世界回归到多元的本来面目,因为世界和爱本来就是多样的。」

另一位豆瓣网友这么写道:「LGBTQ 本就不是主流,即便是女性、女权主义、性别平等,女性也还在缓慢争取平等争取权利的道路上,这当然意料之中地让一些主流人群破防,法国在一个全世界参与的全球直播的节目中让少数成为主流,让不被看见的,受到瞩目的,真正的呈现了多元自由包容,就是要给全世界的顺直人,给这个异性恋霸权社会来点震撼。」

巴黎奥运开幕式的演出,因为一段变装皇后与LGBTQ的表演桥段,被认为指涉基督宗教的经典符号「最后的晚餐」,引发了国内外批判。

▌中国网友出现「怀念 2008 北京奥运」

在一众赞美和怒骂开幕式的中国网友之中,肇因于过去几届奥运会中所没有的高讨论度和话题度,自然有网友表达了对 2008 年北京奥运的怀念,对比起当年2008 年一片开放发展的声浪中,如今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Podcast 节目《经历过 2008 的,我们都是同一代人》中主持人就表示:「不管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你和我一样经历过 2008 年北京奥运,那我们就是同一代人」。而在这档节目中中,主持人也表示:

而这位主持人所点出来的,或许正是这种怀念 2008 年北京奥运的初衷,现实的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完全无法讨论任何公共议题的环境,年轻族群更多在网络「躺平」或者「发疯」,人们不会关心「发生在距离自己六公里之外的事情」,这看似犬儒主义的观点,实际上已经成为被最多当代中国年轻人贯彻的的行动策略之一,更多人选择了「照顾好自己」,这样发生在遥远巴黎的盛会,更是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活动罢了。

更多的经历过 2008 年北京奥运的网民回忆起当年的「北京欢迎你」,回忆起「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或者是那句至今看来或许有点让人唏嘘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 slogan,还有人分享当年唱过北京奥运主题曲的歌手里,有多少变成了现在再也无法在中国活跃的「劣迹艺人」,甚至连歌词的作词人林夕——现在在中国网路上也成了无法搜索的「港独」。

巴黎的这一场开幕式或许是一次小到不能再小的舆论「颠覆」,照过往的中国网路社群惯性来看,这也是一个仅限于一段时间的情绪宣泄,也必然在未来更长时间的舆论内容中,被人们渐渐遗忘。但在这个当下,巴黎奥运所展现出来的可能性,却也深深戳中了很多至今不断压抑自己情绪的中国年轻人的内心——大家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样的活动,所有人都可以很有趣的一起把各种各样的内容表达出来,不见得多么正确,但却十分多元、十分有趣。

无论这届巴黎奥运在奥运史上的定位如何,但它确确实实在不少中国人心中留下了记忆点。

图/路透社